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30日讯(记者彭放通讯员岳丽红)气候湿润的季节,最适宜蘑菇等菌类生长。然而,因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导致中毒,甚至引发死亡的事件层出不穷。近日,医院(医院)收治了两例白霜杯伞中毒患者。湖南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陈作红教授介绍,此病例是我国第一例由杯伞属蘑菇引起的中毒案列。近日,家住长沙县的刘娭毑在屋后采了些蘑菇回家煮食,自己只尝了一点,丈夫和儿子各吃了一碗,30分钟后一家人相继中毒,出现呕吐、头晕、大汗淋漓、瞳孔缩小、视物模糊等症状。一家人被紧急送往医院(医院)抢救,被确诊为白霜杯伞中毒。陈作红教授介绍,杯伞属蘑菇多发现于青海、山西、云南、甘肃等地。该蘑菇含有较高的毒蕈碱成分,容易产生神经精神毒,出现毒蕈碱中毒症状,临床表现为多涎、流泪、多汗、排尿、腹痛、腹泻及呕吐,并且伴有心跳过缓、呼吸急促、瞳孔缩小、视力模糊,甚至出现幻觉。所幸经过治疗,患者病情都得到了控制。医院(医院)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王海涛介绍,近3年,科室共收治几十例蘑菇中毒患者,包括灰花纹鹅膏菌、亚稀褶红菇、肉褐鳞环柄菇等毒菇中毒。专家提醒,不要随意采摘、买卖、食用野生蘑菇,以防误食毒蘑菇中毒。据介绍,灰花纹鹅膏菌、亚稀褶红菇、肉褐鳞环柄菇属脏器损伤型毒蘑菇,病死率高。今年10月,肾病科收治了一名肉褐鳞环柄菇中毒患者。陈作红教授介绍,此次蘑菇中毒与同医院的中毒患者同为湖南省首次肉褐鳞环柄菇中毒病例。肉褐鳞环柄菇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北京、宁夏、黑龙江等北方地区。此菌类中毒后潜伏期长,最长达30小时,有强烈的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肝脏损伤为主的多功能脏器损害,严重者会出现烦躁不安、抽搐、心肌炎、休克,病死率极高。幸运的是该患者食用量不多,肝功能未出现恶化,经治疗后康复出院。毒蘑菇不易辨别,不要采食野生蘑菇王海涛提醒,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在外型上没有明显区别,普通市民仅凭肉眼很难辨别,而且毒蘑菇所含毒素非常复杂,经烹调加工或晒干都不能消除。毒蘑菇唯一可靠的鉴别方法是根据蘑菇形态学特征的分类鉴定以及DNA鉴定,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毒蘑菇中毒一般是急性的,食用不同种类蘑菇导致人体中毒的症状不同,短至10分钟后,长至72小时内发病,常常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也可有头晕、头痛、幻视、幻听、四肢乏力、昏迷、急性贫血、黄疸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目前尚无治疗毒蘑菇的特效药,蘑菇中毒的死亡率极高。治疗方法主要以早期催吐、洗胃、导泻、血液净化治疗,减少毒素吸收,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最重要的是,收住手管住嘴,不采食才是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正确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upanpz.com/gxbxhh/13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