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去月子中心看朋友,其中一位长辈看着高昂的服务费(单月动辄几万到十几万),心里萌生出想去老家开月子中心的想法。
我把月子中心的“六座大山”说给他听,很显然,他被我劝退了。
老观念,造就新物种?
坐月子的观念,由来已久。在中国,即使没有坐过月子,但一定听过诸如“坐月子十大误区”之类的说法。一代又一代人,传下来各种坐月子大法,直到我们这一代人,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月子中心兴起于80年代的我国台湾地区,年左右传入中国大陆。主要是为产后女性提供产后恢复、婴儿护理、营养膳食和心理支持的服务。
对于不少新手爸妈来说,月子中心既是角色转变的临时避风港,也是缓解两代人家庭矛盾的时间窗口。
新物种,进化成三大业态?
月子中心主要分为独栋式、医院附属式。
独栋式就是字面上单独一栋的意思,设施和服务都比较完善,适合追求高端、私密性、安全性更高的群体(当然还有楼层式,就是租一层或几层,即使有专属电梯,体验上仍旧比独栋式弱一些)。
酒店式就是跟酒店合作,利用酒店客房本身已有的装修设施来提供月子服务,适合追求舒适度和便利性的群体。对于企业来说,相比独栋式,它的开店成本和开店周期也更友好一些。
医医院,相比其他类型拥有更专业、更方便的医疗护理和紧急处理能力,适合有特殊医疗需求的产妇和对医疗安全性高要求的群体(比如高龄、剖腹产产妇和有相关疾病的产妇及婴儿)。说到方便的话,比如当婴儿黄疸值过高时,进行医疗护理就方便多了。
出生率下降的明牌背景下,为何资本还趋之若鹜?
一位犹太商人曾说,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赚。但“女人+小孩”的钱,赚起来却是步履维艰。
月子中心龙头爱帝宫(“月子中心第一股”),年全年亏损1.78亿港币(总营收6.8亿港币),年上半年亏损万港币(总营收3.07亿港币),当前市值为3.37亿港币。?
年后,腾讯、字节、高榕、高瓴、KKR、IDG等头部资本开始涉足月子中心行业。仅圣贝拉,融资金额就超过了6亿元。
这是一个关于渗透率的故事,当年瑞幸也常把渗透率挂在嘴边。台湾月子中心在年时渗透率就已达到62.46%,而大陆地区年才为5.4%。在文化背景趋同前提下,这样的渗透率势差,让这个故事自带煽动性。
没有人可以绝对地预判未来,更没有人想错过每一个有可能性的未来。
所以只能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在行业秋收时,自己不是那个弃子。看似火中取栗,实则大家都有自己的PlanB。
月子中心这个行业可以用“六个重”来总结:重资产、重安全、重人工、重运营、重新客、重消耗。
1.重资产:高客单,并不等于高利润
重比例的资产投入,便是悬在月子中心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场地成本:要想把服务做到位,就需要做服务和设施的全面性,得预足够的空间来做客房、客厅、活动区、护理区等,在租赁场地上就是一笔巨额投入。
装修成本:月子中心对安全性和舒适度有更高的要求,在设计费用、装修材料、施工费用上也会更高。
设备投入:为了保证专业的服务,需要配备专业的医疗、监控、婴儿护理等设备,这些设备在购置和维护上,都要花费不菲的费用。
在行业属性影响下,没有一个玩家可以逃脱“诅咒”。
行业龙头爱帝宫自年开始,采取轻资产的方式,即「较小服务单元+弹性用房」的模式。先租赁较小服务单元开展业务,再结合未来订单灵活租赁房间。
这种方式,能有效降低新店的前期投入,更能有效地减少新店在入住爬坡过程中,因房间空置而产生的亏损额,将进一步缩短投资回收期,提升净资产回报率。
2.重安全:安全问题,是致命问题
产妇和婴儿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非常脆弱的群体,特别是婴儿的安全问题,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心。之前广州的一家月子中心出现了严重的喂养失误事件,对于这家分店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对于婴儿的安全问题,向来都是零容忍。
医疗安全:需要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以便在出现紧急问题时进行有效处理。同时,还需定期消毒,预防疾病,避免交叉感染。
照护安全:在喂养和护理婴儿时,安全是第一位的。婴儿非常脆弱,一旦护理不当,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访客安全:月子中心要严格管理访客,检查每个进来的人的身份,防止可疑人员进入。同时,限制访客数量和访问时间,减少人来人往带来的风险。
饮食安全:对产妇来说,饮食不仅要营养全面,还要确保食物安全。
环境安全:环境要保持干净舒适,用电和消防也要注意安全。
心理安全: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