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的评估
1.高热是指口腔温度在
A.37.3~38.0℃
B.38.1~39.0℃
C.37℃以上
D.39.1~41.0℃
E.41℃以上
2.体温上升期的特点是
A.散热大于产热
B.产热大于散热
C.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
D.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
E.散热和产热在较高水平上平衡
3.脉压增大可见的疾病是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心包积液
C.缩窄性心肌炎
D.心力衰竭
E.心肌梗死
4.脉压减小可见的疾病是
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主动脉瓣狭窄
C.主动脉硬化
D.高血压
E.风湿性心脏病
5.异常脉搏的临床意义中,错误的是
A.速脉见于周围循环衰竭
B.交替脉见于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C.短绌脉常见于心房颤动
D.奇脉见于缩窄性心包炎
E.水冲脉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6.水冲脉的特点是
A.脉搏节律不规则
B.平静吸气时脉率60次/分
C.脉搏一强一弱,交替出现
D.脉搏骤起、骤落
E.脉搏细弱无力
7.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为患者测量脉搏,首选的动脉是
A.股动脉
B.桡动脉
C.颈动脉
D.肱动脉
E.足背动脉
8.呼吸呈深大、稍快特征的是
A.呼吸急促
B.潮式呼吸
C.正常呼吸
D.库斯莫呼吸
E.毕奥呼吸
9.不属于吸气性呼吸困难的情况是
A.气管痉挛
B.气管管腔狭窄
C.气管异物
D.喉癌
E.支气管哮喘
10.取坐位测量血压时,应使肱动脉
A.平第2肋软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
B.平第3肋软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
C.平第4肋软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
D.平腋前线,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
E.平腋后线,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
11.护士为住院患者测量血压,其操作不正确的是
A.测量前嘱患者休息20~30分钟
B.血压计零点、肱动脉平第3肋间
C.袖带平整缠于患者上臂
D.袖带下缘距肘窝2~3cm
E.以每秒4mmHg速度放气
12.患者,女性,45岁。气促、心前区不适2年,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入院。入院听诊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一,脉搏亦快慢不均,强弱不等,心率次/分,脉率85次/分。该病人的脉搏为
A.水冲脉
B.室早二联律
C.成对期前收缩
D.交替脉
E.脉搏短绌
13.患者,女性,52岁。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心房颤动”入院。患者心律极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护士为其测量心率和脉搏,方法是
A.一名护士先测心率,后测脉率
B.一名护士先测脉率,后测心率
C.两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
D.两名护士分别测脉率和心率,再取平均值
E.两名护士分别测量心率和脉率3次,求平均值
14.患者,女性,57岁。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房颤”入院治疗,护士为其测量脉搏时,下列方法不正确的是
A.病人如有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应休息30分钟再测量
B.不可以用拇指诊脉,以防止拇指小动脉与病人脉搏相混淆
C.记数30秒,将所测得数值乘以2
D.由两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
E.以示指、中指、环指指端置桡动脉表面
15.患者,女性,26岁,发热7天,每日体温波动在37.8~40℃,其体温热型为
A.波状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回归热
E.稽留热
16.患者,男性,18岁。淋雨后感冒,l天后出现寒战、高热,痰液为铁锈色,诊断为肺炎链球菌肺炎,体温持续在39~40℃,患者的热型呈
A.弛张热
B.间歇热
C.回归热
D.稽留热
E.波状热
17.患者,男性,69岁,脑出血。入院时意识不清,左侧肢体偏瘫。护士为其测量血压、体温,正确的操作是
A.测直肠温,测上肢血压
B.测口温,测上肢血压
C.测腋下温,测右上肢血压
D.测腋下温,测左下肢血压
E.测直肠温,测左上肢血压
18.患者,女性,60岁,因糖尿病入院治疗,患者左侧肢体偏瘫。入院后测量血压,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测量右上肢血压
B.无需检查血压计,直接使用即可
C.充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升高40mmHg
D.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内
E.充气压迫的时间越长,血压测得越准
19.患者,男性,65岁,呼吸由浅慢逐渐加快、加深,后又逐渐变浅、变慢,以至暂停,数秒后又重复上述呼吸状态。该患者的呼吸为
A.间断呼吸
B.波动性呼吸
C.叹息样呼吸
D.潮式呼吸
E.深大呼吸
20.患者,女性,80岁,肺癌晚期。患者全身衰竭,生命体征微弱。护士为其测量呼吸宜采取的观察方法是
A.耳头贴近患者口鼻处,听其呼吸声响
B.手背置于患者鼻孔前,以感觉气流
C.眼睛平视胸、腹部,观察起伏次数
D.测脉率除以3,为呼吸次数
E.置少许棉花于鼻孔前,观察飘动次数
21.患者,女性,56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呼吸气味可能为
A.烂苹果味
B.肝腥昧
C.氨臭味
D.芳香味
E.大蒜味
22.患者,男性,40岁,自感头晕,诊断为低血压。符合低血压诊断标准的是
A.收缩压90mmHg
B.舒张压95mmHg
C.收缩压91~94mmHg
D.脉压差≤40mmHg
E.脉压差≥40mmHg
23.患者,男性,63岁,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5年。入院血压/mmHg,治疗后稍有下降,但时有波动。患者精神紧张,焦虑。护士为其拟定的护理措施不包括
A.测得血压偏高时应保持镇静
B.测后与原基础血压对照后。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
C.安慰患者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D.将血压计与患者视线平行,以便观察病情
E.进行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24.患者,男性,63岁,因糖尿病脑梗死右侧肢体无力入院。护士为患者测量血压时,正确的操作应除外
A.固定血压计
B.测左上肢血压
C.卧位测量时肱动脉平腋中线
D.固定专人测量
E.测量前嘱病人休息20~30分钟
答案与解析
1.D。发热(以口腔温度为标准):低热,37.3~38.0℃;中度热,38.1~39.0℃;高热,39.1~41.0℃;超高热,41.0℃以上。
2.B。体温上升期的特点为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的方式有骤升和渐升,体温在数小时内升至高峰称为骤升,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等;体温在数小时内逐渐上升称为渐升,见于伤寒等。
3.A。脉压增大是指脉压40mmHg(5.3kPa),凡能影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因素,都可影响脉压。常见引起脉压过大的疾病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风湿性心脏病、部分先天性心脏病与高血压心脏病等。
4.B。脉压减小是指脉压30mmHg(3.9kPa),主要见于主动脉瓣狭窄、缩窄性心肌炎、心包积液、心力衰竭等。
5.B。交替脉:脉搏一强二弱交替出现,但节律正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交替脉是左心衰竭的重要体征。
6.D。脉搏骤起、骤落,有如潮水涨落。
7.B。测量脉搏最常用的是桡动脉,其次有颞浅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胭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股动脉等。
8.D。9.E。
10.C。测量血压时被测肢体肱动脉应与心脏位于同一水平。坐位时,平第4肋;仰卧位时,平腋中线。
11.B。
12.E。脉搏短绌是指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表现为脉搏细速、极不规则,听诊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常见于心房纤维颤动的病人。
13.C。脉搏短绌的测量:两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起”“停”口令,两人同时开始,测1分钟。记录方法:心率/脉率。
14.C。
15.B。弛张热特点:体温在39.0℃以上,24小时内体温差达1℃以上,最低体温仍超过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等。
16.D。
17.C。精神异常、昏迷、不能合作者,不宜采用口腔测温;左侧肢体偏瘫,应测右上肢血压。
18.A。
19.D。潮式呼吸特点:开始呼吸浅慢,以后逐渐加深、加快,达高潮后,又逐渐变浅变慢,然后呼吸暂停5~30秒,再重复以上呼吸,周而复始。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如脑炎、颅内压增高、酸中毒、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患者。
20.E。危重患者呼吸微弱,难以观察时可用少许棉花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被吹动的次数。
21.A。22.A。
23.D。该患者精神紧张、焦虑,不宜将血压计刻度面向患者,以免影响患者情绪,影响血压值。
24.D。
附1:护理体检
1.触诊能够补充
A.视诊所不能确定的体征
B.叩诊不能确定的体征
C.听诊不能确定的体征
D.嗅诊不能确定的体征
E.问诊不能确定的体征
2.护理体检的重点是
A.视诊
B.触诊
C.叩诊
D.听诊
E.问诊
3.临床触诊检查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A.加强保暖,防止患者着凉
B.检查者手部温度应适宜,不可过凉
C.检查者的手指甲应剪短
D.压力适当,由浅入深
E.先触患侧,再触诊健侧
4.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而引起发热的疾病是
A.脑卒中
B.病毒性脑炎
C.化脓性脑膜炎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结核性脑膜炎
5.皮肤明显干燥、弹性差见于
A.虚脱
B.糖尿病
C.甲状腺功能亢进
D.维生素K缺乏
E.脱水
6.不会出现发绀的疾病是
A.肺炎
B.严重贫血
C.气胸
D.急性左心衰竭
E.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7.房室传导阻滞时,脉搏常为
A.间歇脉
B.缓脉
C.交替脉
D.短绌脉
E.速脉
8.大出血前期可见
A.交替脉
B.缓脉
C.奇脉
D.绌脉
E.速脉
9.呼气带有刺激性蒜味见于
A.肝性脑病
B.氯丙嗪中毒
C.酮症酸中毒
D.尿毒症
E.有机磷农药中毒
10.深大而规则的呼吸称为
A.毕奥呼吸
B.潮式呼吸
C.Kussmaul呼吸
D.间停呼吸
E.陈-施呼吸
11.意识模糊的表现是
A.错觉、幻觉
B.处于嗜睡状态
C.醒时答话含糊不清
D.暂时性意识丧失
E.尿失禁
12.口唇呈樱桃红色、意识丧失,常提示
A.有机磷农药中毒
B.阿托品中毒
C.铅中毒
D.氯丙嗪中毒
E.一氧化碳中毒
13.面容枯槁、面色灰白或发绀、表情淡漠、眼眶凹陷称为
A.伤寒病容
B.危重病容
C.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容
D.贫血病容
E.急性病容
14.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称为
A.桶状胸
B.扁胸
C.鸡胸
D.漏斗胸
E.气胸
15.巴宾斯基征阳性时,病变部位在
A.颅内神经
B.神经丛
C.锥体束
D.脊髓后根
E.脊髓前根
16.可出现脑膜刺激征的疾病是
A.脑卒中
B.蛛网膜下腔出血
C.脑疝
D.末梢神经炎
E.神经根炎
答案与解析
1.A。触诊可进一步补充视诊不能明确的体征,如体温、湿度、震颤、波动等情况。
2.A。视诊可观察患者一般状态和许多全身性的体征,应作为护理体检的重点。
3.E。
4.B。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症,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受损。
5.E。脱水可引起皮肤异常干燥。
6.B。发绀是因为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的绝对量超过50g/L而引起的。严重贫血患者如血红蛋白量少于50g/L时,即使全部血红蛋白都处于还原状态,也不出现发绀。
7.B。房室传导阻滞时可表现为缓脉。缓脉还可见于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患者。
8.E。大出血前期心率加快,超过次/分即称为速脉。
9.E。因有机磷农药有蒜臭味,故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呼吸中带有大蒜味。
10.C。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时,常见到呼吸加深加快,称为Kussmaul呼吸。是由于体液pH降低,刺激呼吸中枢,使通气增加所致,一般表现为深快,但有时也表现为深慢或单纯变深。
11.A。意识模糊的障碍程度较嗜睡深,表现为思维和语言不连贯,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发生障碍,可有错觉、幻觉、躁动不安、谵语或精神错乱。
12.E。一氧化碳中毒可导致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成失去携氧能力的碳氧血红蛋白。此时不仅血液呈樱桃红色,口唇、黏膜、颜面、前胸和大腿内侧皮肤亦呈樱桃红色。
13.B。危重面容:患者面容枯槁,面色灰白或发绀,表情淡漠,眼眶凹陷,皮肤湿冷,大汗淋漓。见于严重脱水、出血、休克等患者。
14.A。桶状胸者胸廓前后径明显增大,甚至与左右径相等,肋间隙增宽。
15.C。巴宾斯基征属于病理反射,锥体束病变时可出现病理反射,常见于脑出血、脑肿瘤等患者。
16.B。脑膜刺激征阳性见于各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增高等。
附2:常用实验室检查
1.成人男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范围是
A.90~g/L
B.~g/L
C.~g/L
D.~g/L
E.~g/L
2.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淋巴细胞的正常比例为
A.1%~5%
B.5%~10%
C.10%~20%
D.20%~40%
E.50%~75%
3.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
A.化脓性感染
B.寄生虫病
C.病毒性感染
D.免疫性疾病
E.过敏性疾病
4.能够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检查项目是
A.血红蛋白量
B.白细胞计数
C.红细胞沉降率
D.网织红细胞计数
E.凝血时间
5.镜下血尿是指新鲜尿沉渣
A.低倍显微镜下每个视野均见到3个以上红细胞
B.低倍显微镜下每个视野均见到5个以上红细胞
C.高倍显微镜下每个视野均见到3个以上红细胞
D.高倍显微镜下每个视野均见到5个以上红细胞
E.显微镜下红细胞多于个
6.镜下血尿是指新鲜尿尿沉渣每高倍视野中平均见到的红细胞数超过
A.1个
B.2个
C.3个
D.5个
E.10个
7.不属于漏出液特点的是
A.糖定量类似血糖
B.非炎症所致
C.蛋白定量25g/L以下
D.细胞计数×l06/L
E.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和间皮细胞为主
8.患者,男性,50岁,发热伴尿急、尿频、尿痛。尿液检查示:白细胞8个/HP,该尿液的特点又称为
A.镜下脓尿
B.镜下血尿
C.胆红素尿
D.酱油尿
E.乳糜尿
答案与解析
1.E。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是l20~g/L。
2.D。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占白细胞计数的20%~40%。
3.C。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病毒性感染、肿瘤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和移植排斥反应。
4.D。网织红细胞计数是反映造血功能的标志。
5.C。新鲜尿沉渣每高倍视野红细胞3个或尿沉渣Add1s计数12小时排泄的红细胞数50万,称镜下血尿。
6.C。
7.D。漏出液的细胞计数×l06/L。
8.A。正常人尿内白细胞平均0~5个/HP,如5个/HP,称镜下脓尿。
平台所有转载文章均为传递更多专业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及时与我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