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婴幼儿中,“早产儿”(胎龄不足37周的新生儿)是一个并不少见而又比较特殊的群体。
由于他们待在妈妈身体里的时间相对足月儿更短,身体很多方面(如神经系统、肺、听力、视力、免疫系统等)的发育都不够成熟,所以相对来说也更容易感染疾病。
我们知道,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力武器。但很多早产宝宝由于各种原因(体重过轻、颅内出血、黄疸、先心病等)无法按时接种疫苗,这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更多风险。
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应按足月儿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多数情况下,他们对常规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与足月儿无明显差异[1]。
所以一般来说,早产儿可以正常接种各类疫苗(特殊情况下文中有说明)。
今天正值「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接种疫苗,防控疾病,守卫健康,守护一生”。
我们来捋一捋:早产宝宝的疫苗接种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
图源
pixabay
乙肝疫苗
正常足月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该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而早产儿接种乙肝疫苗还取决于出生体重和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否为阳性[2]:
母亲HbsAg阳性或未知,无论出生体重多少,都必须在出生12小时之内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IU,然后在1、2、7月龄分别接种3剂乙肝疫苗(即一共接种4剂乙肝疫苗);
母亲HbsAg阴性且宝宝出生体重2kg,可在出生0、1、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与正常足月儿一致,即一共接种3剂乙肝疫苗)。
卡介苗
卡介苗是一种“活”的细菌性疫苗,早产儿接种卡介苗与出生后体重、病情是否稳定、矫正胎龄有关,早产儿在矫正胎龄超过37周之后并且病情稳定、体重2.5kg方可进行卡介苗接种[2]。
流感疫苗
早产儿因季节性流感病毒感染而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更高,不管是早产儿还是足月儿,均应肌内注射2剂灭活流感疫苗:一剂在实足年龄达6月龄时接种,另一剂在1个月后接种[3]。
对于6月龄以下婴儿或任何年龄患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早产儿,其家庭成员和日常接触者也应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风险者。
轮状病毒疫苗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临床情况稳定的早产儿一般在实际2月龄和4月龄时分别接种一次轮状病毒疫苗[4]。
结合我国内地的疫苗使用情况,建议情况稳定的早产儿在2月龄起,及时、全程口服轮状病毒疫苗。
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超早产儿(胎龄28周)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0g),建议在出生2、4、6、12月龄时接种4剂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13),并且可以在4~5岁接受1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加强免疫,尤其是患有慢性肺病的早产儿[5]。
总结一下,早产儿对于上述疫苗接种特点如下:
疫苗
接种条件及接种程序
乙肝疫苗
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或未知,须在出生12小时之内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IU。
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且宝宝出生体重2kg,疫苗接种与正常足月儿一致。
卡介苗
早产儿在矫正胎龄超过37周之后并且病情稳定、体重2.5kg方可接种。
流感疫苗
在实足年龄达6月龄时接种,另一剂在1个月后接种。
轮状病毒疫苗
情况稳定的早产儿在2月龄起口服疫苗。
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超早产儿(胎龄28周)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0g),建议在出生2、4、6、12月龄时接种4剂13价肺炎疫苗,且在4~5岁接受1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加强免疫。
除了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其他一些特殊健康状态的宝宝在接种疫苗时也有一些需要特殊注意的地方:
黄疸
黄疸是婴儿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而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一般较足月儿长。
虽然国内很多接种门诊对于黄疸宝宝接种疫苗有各种各种的“严格限制”,导致很多有黄疸的宝宝无法按时接种疫苗。
但最新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年版)》已更新说明:生理性和母乳性黄疸不作为疫苗接种禁忌。接种建议:
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儿童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可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病理性黄疸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可正常接种乙肝疫苗,暂缓接种卡介苗及其他疫苗,需及时查明病因[6]。
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尤其是早产儿)常见的严重疾病,危害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脑发育,严重者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早产儿颅内出血部位主要为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分为四级[7],需根据出血分级决定是否接种疫苗。
Ⅰ级:单纯室管膜下生发基质出血或伴极少量脑室内出血;
Ⅱ级:出血进入脑室内,不伴脑室扩张;
Ⅲ级:脑室出血伴脑室扩张;
Ⅳ级:脑室扩张,同时伴脑实质旁白质损伤或发生出血性梗死。
接种建议:
新生儿时期Ⅰ、Ⅱ级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硬膜下出血患儿,如出血控制,生命体征稳定,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8];
新生儿时期Ⅲ、Ⅳ级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患儿,有较明显的脑软化、空洞脑等异常改变,如存在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后遗症,应暂缓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9]。
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畸形,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畸形,尤其在早产儿中多见。先心患儿较健康儿童更易患感染性疾病,但是,只要不合并免疫相关综合征时,接种疫苗不会加重病情和影响心脏功能[10]。
美国疾控中心建议[11]:
单纯先心患儿,建议按计划正常接种疫苗;
先心合并免疫功能受损者,建议经过免疫科医生评估决定是否可接种疫苗;
先心患儿不建议接种减毒的流感疫苗;
额外的保护:对DiGeorge综合征和持续性补体成分缺乏、无脾的2~10岁先心患儿,给予额外的两剂四价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这些患儿除了2~59个月接种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13)外,在60~71个月龄时,应追加另一剂PCV13;
先心患儿介入治疗术后,复查心功能无异常可接种;
先心患儿外科术后3个月,复查心功能无异常可接种。
以下情况需暂缓接种:
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的先心患儿;
复杂发绀(紫绀)型先心患儿,需多次住院手术者;
需要专科评估的其他情形,如免疫缺陷、感染、严重营养不良、免疫抑制剂使用等的先心患儿。
怡禾科普
以上就是关于早产儿和特殊健康状态宝宝们的疫苗接种建议,如果你身边有早产宝宝,可以转发给有需要的家长朋友们。大家还有什么相关的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如果你对疫苗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