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关于修订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如下:
在附件的公告中,提出“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后面的不良反应还列了整整8条),第一次明确了“新生儿、婴幼儿禁用”。在注意事项的第9条提到“目前尚无儿童应用本品的系统研究资料,不建议儿童使用。”
看完这些,小编伊伊简直震惊了!
要知道,茵栀黄几乎是作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药存在的,小编的小宝贝出生3天后出现了黄疸升高,但是还没达到照蓝光的程度,出院时产科医生给开的就是茵栀黄口服液,而且喝了一盒复查还有点高,又喝了一盒。。。其实然并卵,黄疸并没有消,后来持续到3个多月才慢慢褪去。
但是这3个月也是最折腾人的,小宝喝了茵栀黄口服液以后,大便绿色而且很稀,一天3~5次,有时就是水状喷出,当时咨询医生说母乳的孩子大便次数就是多,不超过10次就没事。然后就是大便中隔三差五带血丝,一直持续到9个多月还有,医院化验又化验不出什么。再有就是小宝每天早上第一顿奶吃完就大口喷出(一直持续到10个多月的时候),而且奶量很小,9个多月的时候每顿才喝80毫升左右。细思极恐,这些也许都跟小宝月子里喝了那么多茵栀黄口服液有关系。
茵栀黄的由来及成分分析茵栀黄汤是古代《伤寒论》“茵陈蒿汤”转化而来的。茵陈蒿汤主要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也就是中医讲的湿热阳黄的肝炎患者。目前经过西化处理市面上有茵栀黄口服液、茵栀黄颗粒和茵栀黄注射液,其中的主要成分都是茵陈、栀子、大黄(或黄芩)、金银花提取物。
这几味中药性苦寒,主要功能用于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症见面目黄染、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慢性肝炎见上述症候者。茵栀黄中含金银花提取物,而金银花被明确证实可诱发G6PD缺陷者(蚕豆病)发病,但其说明书并没说明这一点;不良反应和药品禁忌均是,尚不明确。
新生儿吃了茵栀黄制剂,不但可能会影响他的消化道功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都是常见的不良反应,而且还促使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
伊伊只想说,这样的产品当初是怎么进入婴幼儿市场的!!!据说,茵栀黄的市场每年都是几亿的人民币,其中有很多是新生儿消费的,包括注射液!利欲熏心的商业集团在作怪!
现在公告虽然只对注射液的不良过敏反应作了明令禁止,但相关的颗粒、冲剂、口服液,伊伊也强烈建议妈妈们别再给宝宝使用了。
下面伊伊就带领大家正确认识新生儿黄疸及处理办法。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的红细胞数量多、寿命短(早产儿低于70天,足月儿约80天),胆红素产生多;肝细胞摄取和加工胆红素的能力低下,而且排入肠道的胆红素的又被大量重吸收——肠肝循环,因而新生儿容易发生体内胆红素潴留——黄疸,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在黄种人新生儿黄疸发生率较高,一般60%的足月儿可出现黄疸,而早产儿的发生率则在80%以上。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黄疸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黄疸,另一种是病理性黄疸。
大部分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开始在皮肤、口腔黏膜和眼白部分会出现轻度的黄染,而手心和脚心一般不出现黄染,在生后一周到十天会自行消退,在此期间吃奶、睡眠以及生长情况均好,大小便颜色正常,也无其它不适表现,如果查血表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正常,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黄疸”。
如果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了黄染现象,血清胆红素不正常,四肢及或手足心均出现黄染,进展迅速,并且迟迟不退,或稍退后又重现,嗜睡、不肯吃奶、烦躁,甚至出现抽搐等症状就是病理性黄疸,医院救治。
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以上仅供对这部分知识感兴趣的爸妈参考。黄疸属于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应该由医生来鉴别、诊治。生理性黄疸始终是排除性诊断;生理性或病理性,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转化的,若以猜测、碰运气来处置,是有较大风险的。
新生儿黄疸怎么治疗?一般来说,轻到中度的黄疸(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一般不会对宝宝的健康产生影响,是不需要治疗的,妈妈们只需要频繁喂养宝宝,保证宝宝有充足的尿量和通畅的大便,促进胆红素从大便中排出即可。以前很多宝妈熟悉的“晒太阳去黄疸”,这个方法不推荐!因为晒太阳会导致新生儿皮肤问题,这样去黄疸得不偿失。所以国外发达国家,都不建议用这种“土法”去黄疸了。
如果经医生综合判断,新生儿的黄疸属于需要治疗的重度黄疸或病理性黄疸,临床上通常会给新生儿进行光疗。光疗对大部分新生儿几乎没有副作用,即使有也很轻微。医生会将新生儿放在一种特殊的蓝光下照射,蓝光可以改变胆红素分子的结构和形状,有利于胆红素从尿和大便中排出,为了保护新生儿的会阴部和眼睛免受蓝光的照射,会阴部和眼睛会被蒙上。
如果是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黄疸,新生儿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的抗体会破坏新生儿的红细胞,红细胞被大量破坏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胆红素,黄疸上升速度会明显加快,通常医生会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方法降低新生儿体内的抗体水平,减少胆红素的产生。
极少数情况下,如果其他治疗对严重的黄疸无效,就需要通过换血来降低胆红素水平,防止核黄疸发生。
重度黄疸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极小,但只要出现则后果相当严重。最严重的情况(极少数)是损害到大脑而致残,留下脑瘫、终身智力落后、耳聋、抽搐、抬头无力、流口水等后遗症,医学上称这种严重的现象为“核黄疸”或“胆红素脑病”。因此家长们要及时察觉黄疸宝宝的异常,第一时间就医治疗,避免宝宝发展到重度黄疸。
茵栀黄危害那“茵栀黄”又是什么呢?其实,茵栀黄主要是一种泻药。宝宝吃了茵栀黄,等于吃了泻药,就会拉肚子。宝宝拉肚子,不就排便多了吗?这就是上面说的多吃母乳多排便去黄疸方法,茵栀黄的秘密就在于这里:泻药,让宝宝通过拉肚子的方式退黄疸。但是对宝宝伤害却很大,得不偿失。
对于茵栀黄注射液,年10月19日上午,卫生部紧急召开电话会议,通报了陕医院因使用了山西太行药业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批号为)后,有4名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名出生9天的新生儿于10月11日死亡。通知还强调,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严格依法行医,按照诊疗规范进行操作,使用药品要参照使用说明书,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和适应症。
为了宝贝们的健康,这篇文章一定要转给更多的妈妈们看到!
你或许还想了解唐筛高危,无创通过的几率?怀孕之后能啪啪啪吗?华大的无创,孕妈最常问的17个问题4岁还不会叫爸爸!因为父母做了这个!孩子被打,究竟要不要打回去?孕妈最常问的20个问题,专家的回答!长按中科UM-D北京中科医院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