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和治疗。首先妈妈出院前,一定要先了解宝宝的皮肤黄到身体哪个部位,回家后再观察有无任何变化,如果愈来愈黄,黄的部位愈来愈多,就一定有问题,如果黄的部位慢慢消退,就可能不需要担心了。
要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给医生看。这是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肝脏处理好的胆红素会由胆管到肠道后排泄,粪便因此带有颜色,但当胆道闭锁,胆红素堆积在肝脏无法排出,则会造成肝脏受损,这时必须在宝宝两个月内时进行手术,才使胆道畅通或另外造新的胆道来改善。
观察宝宝日常生活,只要觉得宝宝看起来愈来愈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医院检查。
仔细观察黄疸变化,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专家建议可以按压身体任何部位,只要按压的皮肤处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是黄色就要注意了。
家里光线不要太暗,宝宝出院回家之后,尽量不要让家里太暗,窗帘不要都拉得太严实,白天宝宝接近窗户旁边的自然光,电灯开不开都没关系,不会有什么影响。医院时,宝宝黄疸指数超过15mg/dL,医院会照光,让胆红素由于光化的反应,而使结构改变,变成不会伤害到脑部的结构而代谢(要有固定的波长才有效)。
勤喂母乳,如果证明是因为喂食不足所产生的黄疸,妈妈必须要勤喂食物,因为乳汁分泌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勤吸才会刺激分泌乳激素,分泌的乳汁才会愈多,千万不要以为宝宝吃不够或因持续黄疸,就用水或糖水补充。
新生儿黄疸为何不必中断母乳?
不知道宝宝吃得够不够的妈妈,可以观察尿尿的次数,一天尿6次以上,以及宝宝体重持续增加,就表示吃的份量足够。但还是要观察宝宝后面的情形变化,如果黄疸退了又升高就绝对有问题,医院检查
多喂宝宝喝水,宝宝多喝水能通过尿液拍掉体内的黄疸,所以可以给宝宝适当的为一些白开水。如果是喝奶粉,那么比母乳喂养更多喂一些水。
尽量让宝宝照到自然光,还可以适当的给宝宝晒一下温和的太阳。
让宝宝远离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果厕所清洁液、樟脑丸、杀虫剂等等。
病理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如果黄疸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医院,千万不要耽搁。因为,这种黄疸一般发展都很迅速,病情也往往比较严重。病理性黄疸的宝宝,治疗一般采用吃药和照蓝光。
1、吃药
医院测量黄疸指数,如果还是高,医生会给开控制黄疸的药,例如妈咪爱或者茵栀黄一类的。
2、照蓝光
如果用完以上方法都不管用,而且孩子出生已经一两个月了,黄疸仍然很严重,医院让医生诊断,如果是病理性的,就需要在医生的指教下住院照蓝光,就是让新生儿在保温箱里照蓝光进行治疗。
针对几种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疾病,有不同的护理方法:
1、新生儿溶血症护理方法:如果宝宝被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症,一定要尽早治疗,绝不可以拖延。一般采用蓝光照射效果较好,如果溶性严重则要进行换血治疗。
2、新生儿胆道闭锁护理方法:如果宝宝被确诊为新生儿胆道闭锁,一定要在出生后2个月内进行手术。如果不及时手术,3个月后病情逐渐发展,会导致肝硬化。
3、新生儿肝炎护理方法:如果宝宝被确诊为新生儿肝炎,经过保肝等治疗后会很快就好转,一般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看我“一眼识三黄”
黄疸,中医的说法就是胎毒,又分为阳黄、阴黄和淤黄。阳黄:色泽鲜黄如橘;阴黄: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淤黄:黄色逐渐加深,晦暗无华,重者墨绿如胆汁。
应对生理性、母乳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肉眼可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到达高峰,7—10多半就会消失,这时黄疸指数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做法:
▲不必使用治疗手段
▲早开奶,多喂母乳,促进排便排尿
▲适量喂比例为1:10的葡萄糖水
▲正确晒太阳(晒宝宝的背部和四肢,注意保护眼睛)
预防护理:
宝妈应注意饮食,不食过生过冷、不过饥过饱,在孩子黄疸期忌食辛辣,寒凉,甜食,瓜子,干果,巧克力,鱼虾,芒果,榴莲,梨等。
调理黄疸的10个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
清补脾经、清板门、清肝经、清小肠经、清大肠经、关三腑一、清天河水、分推腹阴阳、按弦走搓摩、下推七节骨。(下面附有穴位的位置和推拿手法的图片,请参照练习)
除了调理黄疸,还有很多其他作用呢,比如孩子脾气大,不好带,清肝经;多排尿,清小肠经;多排便,清大肠经等
操作指南:
生理性黄疸可以作为保健,一天操作1次;
病理性黄疸操作时间长,一天操作1-2次;
推拿手法宜温柔、轻快,时间不宜长。
(黄疸指医院,交给医生处理。)
欢迎光临靓妈咪萌宝贝在这里你可以搜索商品,查看订单,也将定期收到我们的精选内容可以先输入这些关键词看看效果:进入店铺:查看店主推荐:查看自己的订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