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很常见的,这是因为刚出生的宝宝肝脏功能还不完善,没法代谢掉体内多余的胆红素,就演变出了肉眼可见的黄疸。
正由于太过常见,才导致很多家长对新生儿黄疸不够重视,从而引发严重后果。
小孩子都黄,晒晒太阳就好了
据新闻报道,刚出生的小佳(化名),在生后的第2天出现了轻微黄疸,由于小佳有母婴ABO血型不合,于是医生建议查新生儿溶血病试验,但是家属拒绝了。
第3天,小佳的黄疸加重,医生建议住院,家属还是拒绝,到了第5天,孩子变成了“小金人”,在主任的严厉要求下,家属仍是拒绝住院,表示要立即出院。
回家之后,小佳的父母每天都带着她晒太阳,按照土方子给她治黄疸,结果小佳变得黄白黄白的,家长被吓坏了,医院检查。医生表示,还好送的及时,不然小佳的生命都会受到威胁。
新生儿黄疸真的不简单!
大部分新生儿都会出现“暂时性总胆红素增高”,传统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几周内就会消退,足月儿在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则会延迟至3-4周消退。
生理性黄疸症状的黄染,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生理性黄疸比较轻,对孩子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然而,如果黄疸出现时间提早,进展速度快,,或者消退十分缓慢,就需要警惕病理性黄疸的可能。
病理性黄疸的危害
比起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就要严重的多,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出现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严重情况下会出现胆红素脑病。
病理性黄疸的宝宝还会出现反应差,嗜睡,拒奶,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增高或减退等情况。
造成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妈妈和宝宝血型不相容;孕期细菌和病毒感染,造成宝宝肝脏功能的下降;一些先天性的疾病,比如胆囊和胆管发育不好;蚕豆病等等都可能导致宝宝出现病理性黄疸。
当宝宝出现以下情况时
家长就要小心了
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就开始变黄;
宝宝全身都黄,特别是暗暗的黄色;
宝宝黄疸消退后再次变黄;
宝宝的大便颜色变浅,甚至肚子胀;
宝宝很难叫醒,或是不吃奶;
宝宝出现发热、尖叫、整个身体紧绷等。
病理性黄疸,是不能够自己在家护理的,胆红素水平过高会造成脑部损伤,不及时治疗更是有可能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永久性损害。
母乳性黄疸:别自行停母乳
在新生儿黄疸中,还有一种黄疸叫做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本身引起的黄疸,它属于生理性黄疸的延续,是宝宝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不是疾病,不是综合征,更不是母乳喂养的拦路虎,家长千万不要以为母乳性黄疸就要停止母乳,应先听从医生的建议。
在停母乳期间,哺乳妈妈也可以用吸奶器将奶吸出来,以保证乳汁分泌量不减少,当宝宝胆红素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就可以马上恢复母乳喂养。
发生母乳性黄疸对于宝宝影响并不是很大,只有少数会出现严重的核黄疸在护理黄疸宝宝方面,还是需要妈妈们胆大心细——大胆继续母乳喂养,细心观察宝宝的情况,定期到医生随访,监测经皮胆红素,该照光时就照光。
医院日间蓝光门诊
有序开展中
当天照完当天回家
快来预约吧~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