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医院副院长的岗位上退休。
退休后的路生梅拒绝了北京亲人希望她回京安度晚年的建议,医院的高薪聘请,却没有拒绝佳县群众上门看病。
路生梅说:“为患者解除病痛没有退休时间。”
于是,路生梅居住的佳县黑龙庙拐那间不足20平方米的窑洞成了她的“临时诊所”。年春节前后,医院医院每周义务轮流坐诊。
窑洞成临时诊所任健平是路生梅的邻居,常常能看见路生梅家里来往的病人,“经常中午有病人来找她,她忙得饭都顾不上做,我就让我老婆把饭送过去。路医生说,中午不能锁门,锁了门病人来了找不到她。”任建平说,“每次她去外面参加各种报告时,就会告诉我,如果来病人就给对方说,看病给她打电话。”对上门找路生梅看病的佳县群众来说,除了看病的地方不同,其他一切并没有大的变化。路生梅在家中为患者义务看病
父母、自己、女儿、外孙.....任锦芳一家四代都曾找过路生梅看病治疗。尤其是外孙的治疗过程让她记忆犹新。年10月份,50多天的大的小外孙季节性感冒,医院,看了不少大夫,吃了不少药,就是不见疗效。思前想后,家人一致决定找路生梅看看,可返回佳县后才得知,路生梅外出到榆林城区作报告,要好几天才能回家。可小孩的病情耽搁不得,怎么办?电话联系后,任锦芳当天就带着外孙来到路生梅住的酒店,在酒店的大厅,路生梅看了孩子的病情并给出了治疗方法,让任锦芳先回佳县等她。“路大夫看病效果好,也不开贵的药,咱就感觉放心。”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任锦芳说。路生梅还像过去一样,坚持少花钱治大病、不花钱能治病的原则,坚持不滥用抗生素。经她诊断后,所开的药,大多数在县城的任何一家普通药店都能买得着。到医院义务坐诊虽然已经退休,医院儿科方面有任何疑难杂症需要帮忙的,路生梅都随叫随到。医院儿科主任武艳至今仍然对曾经发生过的一件事念念不忘。“医院来了一位病毒性心肌炎的儿童,病情很严重,心肌炎最严重的三种并发症都有。”武艳说,“那时路大夫已经退休了,当时我们给路大夫打电话后,她很快就过来了,随后我、路大夫和刘祥云大夫(当时的儿科主任)三人一起参与抢救,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多,路大夫一天都没有吃饭,直到患者病情稳定,她才回去。”路生梅(左)与同事探讨业务
年春节前,医院医院的负责人多次来找路生梅,要聘请她重新工作。“孩子们都说我年龄大了,应该颐养天年。但我想到了我的老师,张金哲教授,已经99岁高医院坐诊,为患者看病。”路生梅说,“所以我决定向老师学习,每周一、三、医院义务轮流坐诊。”年,记者与路生梅的初医院二楼右手的第三个诊室里,当时她正在给一个小孩看病。“这个不是上火,你这娃娃是病毒感染。”“家里空气记得要流通,这是开的药,拿上。”“哎,给孩子包好再走么,不要着凉了……”一旁帮忙的儿科医生魏涛薇早已见惯这样的场景。“我师傅的师傅是路医生,我和我姐家的孩子都找她看过病。医院后,我在路医生身上学到了很多,例如始终坚持学习医疗技术,始终站在病人的立场为他们考虑。”魏涛薇说。路生梅大夫
有人估算,仅退休后的20年里,路生梅义诊的患者超过5万人次,其中许多患者是黄河对岸的山西赶过来的。路生梅说:“我就是一只拴着线的风筝,无论走到哪,只要病人一拉线我就会回到他们身边。”身体力行感召他人最近这几年,随着新闻媒体的报道,路生梅的事迹受到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