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接种
随着国家优生优育理念的深入人心,预防接种制度的不断完善,计划免疫政策的落实率不断提高,一些传染性性疾病等到了很大的遏制。然而,免疫预防接种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特别是婴幼儿免疫功能发育不是很熟,免疫接种时常带来一些副作用,家长因此很焦虑。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从出生开始一直到学龄前期完成,分为国家免疫规划内接种和非免疫规划内接种。疫苗还按照生产疫苗的生物活性分为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的安全性要更高一些。
免疫规划内接种
国家免疫规划接种必须完成,比如乙肝疫苗、卡介苗等,在儿童预防接种本上有明确的接种时间。
非免疫规划内接种
非免疫规划内的疫苗属于收费疫苗,比如肠道71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等,不强制接种。
目前,家长的主要是对于非免疫规划内的疫苗接种感到焦虑,主要表现为:
疫苗是否安全,会不会出现很大的副作用;
疫苗是否有效,预防接种后是不是就不会得病。
知识卡片
疫苗的安全性问题国家非常重视,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接种后仍有部分婴幼儿出现了不良反应,按照统计学来看,发生率由高到低、由轻到重依次为:
接种部位疼痛
部位硬结
无菌性脓肿
哭闹
发热
皮疹
过敏性紫癜
神经管水肿
休克
如果是轻微的不良反应,比如疼痛、部位硬结、体温低热,而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可以在家里观察,硬结部位可以热毛巾敷。如果是严重的不良反应,比如出现大量的明显皮疹、过敏性紫癜、神经管水肿等,应该及时就医。
儿科医生
如果孩子在未接种疫苗前已经出现了过敏性疾病,比如荨麻疹,那么就应该延缓接种疫苗。如果只是轻度皮疹是不影响接种的。
NEWS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出生宝宝第一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接种工作,后续疫苗都在社区接种。
关于满月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的问题,只有病理性黄疸时才延缓接种,正常母乳性黄疸不影响接种疫苗。卡介苗接种后约一个月会出现接种部位的无菌性化脓症状,这种情况属于正常反应,不需要处理,但是如果炎症反应面积较大,医院就诊。
温馨提示
接种疫苗后产生抗体可以减少传染性疾病感染,但是不能完全阻断疾病的发生,所以接种疫苗后仍然要注意远离传染源,并做好个人的卫生,防止疾病的发生。
素材丨儿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