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
你去看哪吒了吗?
这个生下来就自带烟熏妆的孩子
让观众都落泪了。
这毕竟只是神话故事,
现实生活中,
许多宝宝在出生后
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
“黄皮肤”。
有些宝妈不放心
医院就诊时,
被告知宝宝发黄是
母乳性黄疸所致。
既然母乳是宝宝最好的营养来源,
怎么还能引起黄疸呢?
宝宝能不能继续母乳喂养呢?
中国医大一院
新生儿科副主任
赵诗萌副教授给您说说!
首先,
让我们了解一下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发生在健康足月的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中,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
早发型:早发型一般是健康足月母乳喂养儿生后3~4天出现黄疸,与生理性黄疸出现时间及高峰时间均相似,但胆红素峰值及持续时间均超过生理性黄疸。
迟发型:迟发型则出现较晚,常紧接生理性黄疸发生,也可以在生理性黄疸减退后又加重,黄疸持续2~3周甚至2~3个月才消退。
得了母乳性黄疸的宝宝除了黄疸外其他方面完全健康,不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是啥?
引起母乳性黄疸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推测是因为母乳中的一些物质(β-葡萄糖醛酸苷酶)所致。这种酶可水解宝宝小肠内那些本应被排泄的结合胆红素,使其转变成未结合胆红素,然后又被肠道重吸收回人体,从而引起黄疸持续不退。
目前没有实验室检查手段可以确诊母乳性黄疸,临床诊断基本上采用的是排除法。在排除各种可能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后,宝宝一般状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停母乳1~3天后黄疸明显消退,那么就考虑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需要治疗吗?
对于母乳性黄疸的治疗,专家共识建议:
当血清总胆红素水平<μmol/L(15mg/dl)时不需要停母乳;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μmol/L时暂停3天,之后可继续母乳喂养;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μmol/L(20mg/dl)则加用光疗。
母乳性黄疸的婴儿若一般状态良好,无其他并发症,不影响常规预防接种。尽管母乳性黄疸对宝宝几乎没影响,但也有极少部分宝宝会出现核黄疸,所以在宝宝黄疸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时,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8月的第一周是
世界母乳喂养周。
今年的主题是
助力父母,成功母乳喂养
让我们为坚持母乳喂养的
老母亲们点个赞吧~
专家简介
赵诗萌,新生儿科副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从事新生儿科临床工作10余年,担任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新生儿医学研究与培训基地常务委员、中国小儿急救医学——第六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委员,东北地区新生儿协作组委员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