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婴儿黄疸指数
肝细胞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预防
新生儿黄疸护理
新生儿黄疸治疗
新生儿黄疸用药

张煜医生你在哪里病理科呼唤你肉瘤病理报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佳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先说个小插曲:

今天在基因群里,与两位群友,发生了激烈的辩论。

进这基因群,是被人拉进去讨论基因突变。但今天的辩论,却是因为肉瘤病理。

话说年,华哥肉瘤群里有个病友,医院的病理报告相冲突,在两种病理中反复纠结,于是他在华哥群里公开群发病理资料。当时全群无反应,我忍不住,看了一眼,回了两嘴,解读分析他的病理报告,参谋建议了两句。(群聊记录截图如下)

“之前你交来两份病理报告,医院在炎性肌母瘤和结节性筋膜炎之间纠结不定,我当时劝你加做一项分子检测:或者ALK分子检测,或者USP6分子检测二选一之中,如今,你交来了北肿的分子检测报告,显示USP6基因重排(与MYH9易位融合),这报告可靠,就一锤定音:是结节性筋膜炎。”

没想到,八个月后的今天,在另一个群,也就是这个基因群里,由另外一个人,传话,前来批评指责,并有另另一个人,句句相附和,煽风助火。

发生什么事?指责的话很多,两人你一言我一句,听得一头雾水。于是,一边细听他俩在群里的转述,一边急忙查找八个月前的华哥肉瘤群,群聊记录。

听了一阵,看了一阵,发现资料记录和最后的结论,当时的建议放在现在,仍然是对的。指责批评无厘头,听了一阵,大意是说:

我建议那病友加做分子检测是对的,但两种病理纠结,二选一的情况下,不应该说或者ALK,或者USP6,而应该,很坚定的说:不用做ALK,加做USP6分子检测吧,必定阳性,确定是结节性筋膜炎!

我的个天!对肉瘤的病理检测,推定的逻辑过程,知晓和体会得如此之浅!

今写文,描述一下肉瘤病理检测过程中的要点和痛点。但首先指出:那病友这样的做法,既丧失自主(别人的意见,是参考,最后始终是自主决策)若有不同看法,应该直接交流。而不是背后到另一个群体中去描述,越描述越转述,越离开了场景和真实。

当事的那人,早已出群,联系不上,也不出面,而是由第三人第四人,在陌生的群里,突然批评指责,这样做,将会没人敢出声,帮助解读分析检测报告,参谋建议行动方向。群必冷漠寂静。

华哥群友的反应,也就在预料之中了。

辩论双方应该明白:病友交流群,只能学习和交流,解读和分析资料,参谋建议行动方向,群里并不能检测,也不能打针。一句话,病友群是个交流学习的场所。检测看病和打针,医院找医生和护士,但是,学习又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肉瘤。

言归正卷:

看花容易绣花难?肉瘤病理出错率咋这么高?

如果你得了A病,去医院,医生检查后,说你得的是B病,然后按B病来治,会有什么后果?

病理科,就是专干病理这事,号称肿瘤医生的医生。医院水平高低,首先看病理科的水平。

病理,就是指得的是什么病,得这病的原理。对于肉瘤来说,就是,得这病是什么驱动基因突变造成的,或者,五六十种类型肉瘤中,是哪种肉瘤。

如果病理检测搞错了,病人得的是什么病,没搞准,后面的治疗,可想而知,乱试乱碰。当搞错的是有独特个性规律的类型时,那简直糟糕透了,不是耽误了,就是瞎诊了。如果良性恶性都搞错,那属于重大过失。

有肉瘤病友,喜欢用病情病史的进展特点,来反推病理类型,当然也是一种经验性的办法。

常见的还有,用治疗方案有效性,来反推病理类型。比如,对常规化疗特别敏感,这样的肉瘤,就可以立即圈定小范围。

但是,这些都是事后,带一定的风险和盲目性。

肉瘤病理的认定,最好是能在原发手术切下标本的那个阶段,及时确定。

确定的过程,经验和猜测虽不可少,但肿瘤细胞的组织形态,表面蛋白表达,以及分子分型检测结果,甚至基因检测,有一整套的逻辑循环推理过程。

当把五六十种类型肉瘤(甚至肉瘤与癌症区分不开时),缩小到二三种可能性时,就要动用关键指标加做分子检测了。

这就是肉瘤病理检测的三步曲中的最后一步。

辩论的案例中,ALK或USP6,就是这种情况下的关键指标,筋膜炎or炎肌?此时,分子检测,就有一锤定音的效果。

但是,最终的一锤定音,不能反过来否定前面的基础性猜测和排除工作,因为那是必要的过程。

这也是,近些年来,医院,纷纷采购添置分子探针设备的原因。

医院的李教授的交流记录:

为了肉瘤研究大癌种

懂这个逻辑推理过程,就可以不迷信权威,自己也能看出病理报告的破绽,如果再提高一些,就知道病理纠结时,下一步的行动方向。

医院在炎肌和筋膜炎之间纠结,我当年建议的是:

加做一份ALK分子检测,或者USP6分子检测。后面,他交来了北肿加做的USP6与MYH9易位重排,就一锤定音了,是结节性筋膜炎。

那种纠结下,或者做ALK分子检测,或者做USP6分子检测,是等效的。

在肉瘤中,加做MDM2分子检测,或DDIT3分子检测,或者CDK4分子检测等等等等,都是为了排除或者确定某种类型肉瘤的病理,当然,如果阳性,也就有了用药靶点,如果属于有药突变的话。

群里的前辈们可能熟悉大癌,对肉瘤不太了解,医院的分子检测清单版,或许能有所启示:

做1?ALK基因易位的分子检测?还是做2?USP6基因易位的分子检测?

与基因测序原理不同,医院病理科的FISH分子探针,它一次只能探测一个基因点位,按项目(次)收费。

因为项目众多,(最新的FISH,已过百种探针),所以,只有在圈定和缩小了范围后,有倾向性怀疑是某一两种类型时,才会动用这个措施。否则,盲目无指向地探测,得到一个一个的阴性结果,就浪费了时间金钱。

肿瘤细胞染色后镜下的H-E彩图,免疫组化的检测,已经圈定两种,三步曲已严格做完两步,只剩第三步分子检测时,两种之中需要二选一,排除1就是2,否定2就是1。

做USP6分子检测,结果阳性,或者选做ALK分子检测,结果阴性,是等效的,都能证实是结节性筋膜炎。

病理检测三步曲中,第三步,分子检测,经常运用排除法,尤其是:当这种分子探针罕有(医院,都具备所有的分子探针)或者该种病理并无专一高效的驱动基因突变时。

不评价医生,不迷信权威,只信服病理报告上的内容和证据,内在的逻辑推理。病友交来的病理报告,进行解读和分析,遇到证据不支持结论的,就质疑甚至推翻。这应该是对待肉瘤病理正确的态度。

六年来,收到和阅读一万零六百余份病理检测报告,王教授签发出来的肉瘤病理报告,共有十余份有质量问题,其中六份,后面重新检测,推翻了病理,换了新的病理结论。只针对病理报告,医院和医生,不被权威压倒,也不拿权威去压人。

病理报告,劣质就是劣质,错了就是错了。权威也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会犯错。

解读和分析病理报告,相当于只看花不绣花,看出破绽,很正常,也很日常。

这不,年4月8日,质疑病理成功。上面的截图。

这本来就是一个正常现象,不能被说成看不起医生。

年3月24日,又置疑成功了一份病理报告,北肿错了,到中肿去复查,纠正了。

这不是吹牛,日常发生的事,要承认现实。

可是,这奇怪吗?不奇怪吗?

年4月30日,质疑病理报告,如下,坐等新的报告,推翻原有的病理结论,等待新的治疗方案。

肉瘤病理的出错率,全国平均在30%左右。

王教授出的报告,病友交到我这里,六年只有十几份被质疑,六份被确定推翻,已经算得上是上等质量了!

如果对详细的证据有兴趣,打开文章,随便就是一例,医院名称我都没有隐去。

医院五个说法能认真点吗

真人真报告,可供推敲。医院?都是权威病理教授,一线主任,但是,仍然互相打架,仍然出错。

医院搞不清病理他到底是什么肉瘤?

揭示真实的现实,回归到技术交流上,请仔细推敲病理报告,不要推敲人,也别推敲权威。

还有,这位肉瘤病友,真正的病理结果出来时,只能烧在遗体前。什么?病理纠错报告出来时,患者已经病死六个小时了。

可见,这位肉瘤患者治病的全过程,都是按此前错误的病理在治疗!

不信?点击下面链接,看文章中给出的证据和描述。

解读一位肉瘤患者的病理检测报告

大癌种也许可以不学习,肉瘤患者或家属,如果不学习,医院,就有很多悲剧上演。

大教授,甚至病理教科书编写者,医院病理科,也出现了错误病理报告,发给患者。为尊重,我隐去了其签名,截图在文章中:

她的病理检测报告没有结论问题出在哪儿?

坚强人生病理误诊痛失未婚妻

肉瘤病理出错率咋这么高?病理科呼唤张煜医生

肉瘤病理报告的频频出错,原因在哪儿?并非技术不高,可能的原因有很多:

一是肉瘤种类太多,而且WHO经常性更新改版。到今日,肉瘤的分类,能准确说清楚的人,就不多。

从原发病灶部位来命名和分类,改成按肿瘤细胞组织形态命名和分类,改成从遗传学命名和分类,改成分子分型分类,改得又不彻底,从各种角度分类的肉瘤名称,并列在使用,五花八门,很不规范。

不但肉瘤的名称,容易望文生义,出现误解,而且一版一版地改,太频繁后,有人说旧名称,有人按新名字,混乱不堪了。

二是,肉瘤之中,每一两年,就发现新的罕见类型,又不能完全区分旧的分类方法中的类型,造成新发现后不规范的新命名,在增加。

三是,肉瘤的肿瘤细胞表面,特征蛋白的表达,往往不能一种特异,而是要多种甚至十数种,组合在一起,才能鉴别出来是哪种肉瘤。有些肉瘤,并没有分子分型。有些肉瘤,并没有研究清楚,不知道特异性在哪里。

四是,医院不能库存足够多种类的抗体滴定试剂。比如肉瘤五六十种类型,特征蛋白表达,去掉重复的,可能数百上千种。

医院里不可能库存上千种试剂,供病理科去自由滴定测试,罕见类型的试剂,一年用不了几回,放在仓库过期了,为不亏本,除了少医院病理科,一般都讲究经济效益,常规的试剂库存充足。

所以,缺试剂,是肉瘤病理认定过程中,免疫组化里的组合方式不合逻辑,经不起内行人士推理验证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是,肉瘤分化不好时,无论是组织学形态,还是分子分型,都不容易区分。

它本身就没有分化好,还没长成型,你怎么认识它是谁?

所以,这就造成一个怪象:凡事搞不清楚病理的,统统归到"未分化肉瘤"这个大萝筐里。

真的未分化,缺试剂实在测试不了的,逻辑推理一个循环又一个循环总是阴性结果的,推理错误的,甚至太忙实在没空又要完成任务的,都装那筐里。。。。。。

肉瘤病理出错率咋这么高?病理科呼唤张煜医生

张煜医生,你在哪里?病理科呼唤你

欢迎你来病理科,调研揭露,举报痛批。如果没空,请就近参观你们的北三院的病理科也行,就按本文所述,随机抽样。

如果说,超纲越指南超规范,推荐打PD1吃靶向药NK细胞回输疗法,好歹“骗了钱”还是为了救人,你都如此痛恨不已,大声疾呼,拼死举报。

医院的病理科,劣质报告成出不穷,出错率如此之高,医院,得的是什么病,都搞不准,都屡屡出错,你不应该更痛恨吗?

病理科呼唤张煜医生!

华哥论事

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upanpz.com/xsehhzl/10571.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