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儿童比较常见的实体肿瘤,仅次于白血病,大约占儿童肿瘤的20%。近几年发现我院儿童脑肿瘤就诊率逐渐上升,为了能够满足神经外科的需求,为患儿提供精准的诊疗服务,同时协助我院设立的癫痫中心更好地开展工作,我有幸在今年初赴医院病理科进修三个月。
白月霞
医院主治医师,山东省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济南市病理协会委员,擅长儿童常见肝脏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病理诊断。
医院是国内神经病理的「圣殿」应该不算夸张,因为这里有着雄厚实力的专家团队,医院病理科卢德宏教授是一位有着顶尖造诣的神经病理专家,自年起一直在医院病理科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对颅内肿瘤、神经系统感染、脱髓鞘病变及脑血管病的病理学有深入的研究。在卢德宏教授的带领下,医院病理科滕梁红主任和朴月善教授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神经病理医师,我非常荣幸能有这次机会加入神经病理大家庭。
来到医院病理科,就被科室优雅的环境深深吸引,科室走廊贴满了美丽的神经病理图片,每张图片都富有深厚的诗意。科室浓厚的学习气氛,老师们兢兢业业,认真钻研的工作态度都值得我敬佩和学习,成为我以后工作的动力和榜样。
入科后我被分配到神经病理会诊组,跟随卢德宏教授和朴月善教授进行疑难病例会诊,共初诊余例会诊病例,学习到的疾病谱主要有胶质细胞肿瘤、胚胎性肿瘤、室管膜瘤,胶质神经元混合性肿瘤、脑膜瘤和生殖细胞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除此之外还见到许多非肿瘤性病变如病毒性脑炎、脱髓鞘疾病和脑血管病变等。
跟专家会诊期间学到了很实用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思路与方法,阅片时朴月善教授会带领我们反复梳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并给出细致的讲解:首先区分正常和非正常的脑组织,然后区分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如果是肿瘤,首先看肿瘤细胞形态和排列方式判断肿瘤类型和起源,然后通过免疫组化标记进一步证实。作为一名病理医生,不能只给出明确的病理诊断,还要全面观察看肿瘤侵及的范围等,为临床治疗提供详细的组织学依据。每天像机器一样埋头于工作的我,发现一张张病理切片里竟然还隐藏着这么多的秘密。
卢教授经常告诫我们,脑肿瘤诊断的难点在于:我们所了解的知识大多数来源于教科书,书上很多内容都是非常典型的病例,大多数知识来源于尸检病例,随着现代影像学的发展,好多病例处于病变的早期,而这时手术切下来的标本病变并不典型,不太容易识别,所以诊断起来比较困难。平时一定要多看多想,结合临床的症状,不能只看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或分子检测就给出结论,要认识疾病的整个发病过程,对它从一开始到发生发展再到最终结果都了然于心,同时病理一定要结合临床和影像,才能作出准确诊断。因此,疾病的早期发现对病理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最终是有利于患者的。
在医院进修的另一大收获是报告撰写。来这里会诊病例大都是疑难病例,每当我们进修医生写下初步诊断,朴月善教授都会给我们精心修改,就像语文老师批改作文一样,每句话、甚至几个字都要反复斟酌,力求表述严谨。她的修改过程和最后的诊断结论,往往蕴藏着丰富的信息,悉心体会收获很大。
对于脑肿瘤的大部分疑难病例,会进行常规HE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分子检测等,等所有结果出来后病理科给出一个整合式报告。整合报告国际上非常认可和推崇,但实医院并不多。整合式报告的内容非常全面,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其它部位的肿瘤不一样,没有明显的边界,甚至没有肉眼可见的包块,它就像一把沙子一样撒在脑袋里,需要你仔细去辨认肿瘤细胞还是正常神经细胞。进修结束回到本院上岗第一天,就遇到一个癫痫相关脑肿瘤病例,临床和影像怀疑是颞叶肿瘤,但仔细寻找病变发现大体所见占位效应并不明显,我进修期间恰好学到过癫痫相关的胶质神经元混合性肿瘤,最后诊断为节细胞胶质瘤,病理科因此也进一步得到临床科室的认可和信任。
三个月的进修学习使我对神经系统疾病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巩固了病理基础知识,而且开阔了眼界,在诊断思路和诊断方法上有了很大提高。然而三个月的时间过于短暂,我还需要时间不停的消化和吸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病理诊断水平。
小衡的话:
栏目欢迎各位老师投稿:进修所得,会议见闻,学习总结,人生感悟……收藏您病理路上的点滴。
本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