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缪晓辉:主任医师,教授。医院原业务副院长,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圆和医疗首席医疗官。曾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现任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分会副理事长、《中华传染病杂志》总编辑、上海市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药学进展》编委等职。
从事内科临床医、教、研工作33年,医院管理工作15年。在内科常见疾病、急重症和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各种肝病和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以及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诊断。是国内知名感染病学和肝病学专家。
已发表学术论文余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20余部;4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2次获得国家科技部传染病重大研究专项课题;1次获得军队“十五”面上课题;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奖1项;获得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1次。已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31名,博士后2名。主要研究方向:病原体的基因诊断技术方法学及临床应用与开发研究;感染性疾病与分子遗传基础的关系研究;药物性器官损害与药物代谢酶系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正文
肝病治疗药物——“有时去治愈,总是去帮助,常常去安慰”
缪晓辉1,2
(1.医院,上海;2.上海圆和医疗,上海)
大家都知道美国医生特鲁德(Trudeau)留给医务工作者的那句名言:“有时去治愈,总是去帮助,常常去安慰”,此话用来形容肝病治疗药物倒是很契合当前实际的。
肝病的概念很大,涉及病种很多。从“炎症”的角度看肝病,主要或最常见的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炎等;从进展的阶段性看肝病,则有炎症、纤维化、肝硬化和癌变等;当然,还可以用急性和慢性、无黄疸和伴黄疸、静止期和进展期、代偿期和失代期、原发性和继发性、遗传代谢性和后天损伤等来分类肝病。如此复杂的肝病构成,无论是病因、病原学和病理学改变,还是临床表现和临床转归,或者是治疗药物的可选择以及个体差异导致的治疗后应答的差异性,都是临床医生和药物研发人员必须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