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中有超过80%的孩子会在出生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黄染,不同的家长对“小黄人”的态度是迥然不同的。
门诊中,关于“小黄人”听到最多的两种不同的声音就是“新生儿都要黄的,不用管他。”和“哎呀,孩子怎么还这么黄,赶紧送去打针吃药吧!”。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中有这么多的“小黄人”呢?到底又需不需要治疗呢?该怎么治疗呢?
新生儿黄疸,也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因为胆红素在体内聚集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
新生儿中出现“小黄人”的几率为什么比其他年龄段更多呢?因为新生儿期有诸多原因能使体内的胆红素处于较高水平,如胆红素生成过多、血红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新生儿肠肝循环特点等;当面临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颅内出血时,新生儿更易出现黄疸或使原有黄疸加重。
既然大多数新生儿都会成为“小黄人”,是不是就像有的家长说的不用管呢?要搞清楚孩子的黄疸是不是需要治疗,我们首先就要弄明白孩子的黄疸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
生理性黄疸,也称非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其特点为:1.一般情况良好;2.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迟可延长到3--4周;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值小于5mg/dl或每小时小于0.5mg/dl;4.血清胆红素值未达到相应日龄、胎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
病理性黄疸,又称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2.血清总胆红素值已达到相应日龄、胎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值超过5mg/dl或每小时超过0.5mg/dl;4.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5.黄疸退而复现;6.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2mg/dl。
适度的胆红素水平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对机体是有益的;但过高的胆红素血症可造成神经系统永久性的损害和功能障碍。所以,我们既要及时对病理性黄疸做出治疗,又要避免对未达到风险程度的生理性黄疸进行过多的干预。
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手段目前最常用的是光照疗法,也可根据“小黄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治疗或换血疗法等。
作为家长,如果我们自己的宝宝成为了众多“小黄人”中的一员,请千万不要紧张。首先我们整理出宝宝有没有高危因素,并观察新生儿的黄疸出现的时间、黄疸持续的时间、检查宝宝有没有其他伴随症状,接下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宝宝皮肤黄染的程度和范围。最重要的是应该尽快将宝宝带到就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新生儿胆红素测定并听取儿科医生的建议。
只有对“小黄人”的黄疸进行客观、及时的风险评估和系统管理,才能在避免过度治疗的同时对有风险的胆红素水平进行早期干预,避免胆红素脑病等的发生。
审核
娜姐
主编
敏儿
编辑
邹媛
文稿来源
成都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