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突患疾病需骨髓移植
儿子先后两次捐髓救母
“妈妈身体一直很好,但今年一月突然出现黄疸症状,到医院一查,报告显示她患了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贾建国说,这个结果让他们一家手足无措。
张秀银老家在安徽亳州涡阳农村,此前一家四口均在苏州打工,张秀银在苏州被确诊时,医院床位很紧张,“就医很困难,后来经朋友介绍来到医院,幸运的是,医院为我们开辟了绿色通道,安排她入院接受治疗。”张秀银的丈夫贾超说。
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张彦明告诉记者,当时分析了张秀银的病情,决定为其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幸运的是,张秀银的一双儿女经过检查、匹配,均符合供体要求。”
贾建国在照顾母亲
今年3月18日,在经过一系列前期准备后,贾建国医院为母亲第一次捐献骨髓。“妈刚开始不同意,但拗不过我们。”贾建国说,起初姐姐与他争着为母亲捐献骨髓,最终他“赢”了,因为在他看来,家里除了父亲,他是家里的顶梁柱。
第一次移植手术很成功,就在全家欢天喜地准备迎接张秀银出院时,张秀银遭遇了术后意外感染,病情并未得到控制,为了救母亲,今年4月份,贾建国第二次为母亲捐献骨髓。
医生在给张秀银做骨髓移植手术
女儿接力为母亲捐髓
第三次手术很成功
“第二次捐献骨髓后,我最想听到医生说的一句话就是,造血功能已重建。”贾建国说,“遗憾的是,医生告诉我,我的外周血干细胞输入母亲体内后,造血功能未重建,这就意味着,我第二次捐骨髓救母也失败了。”
怎么办呢?这时,他的姐姐贾晓敏站了出来,开始接力救母。张彦明医生告诉记者,在经过术前准备后,张秀银第三次骨髓移植手术开始,只不过,这次轮到她26岁的女儿贾晓敏为母亲捐献骨髓。令人高兴的是,第三次骨髓移植后没有再发生意外,张秀银的病情逐渐好转,目前已转至血液科普通病房。
第三次手术很成功
为母亲捐献骨髓后,姐姐贾晓敏很快回苏州上班,因为家里的经济压力很大,目前已经借了很多钱,母亲的后续治疗还要花不少钱。贾建国告诉记者,母亲是个很要强的人,以前在苏州从事家政工作,后来开了个小吃店,父亲干体力活,打零工,姐姐也只属于普通的工薪阶层,他本人高中毕业后到苏州一家理发店上班,后来做二手车买卖。“原本一家四口在一起,朝着幸福生活努力打拼,没想到现实与我们开了个大大的玩笑,现在母亲完成了第三次手术,接下来唯一的愿望就是她的病情能好转,快点出院。”
手术后,家人和医护人员在看护张秀银
照顾母亲一夜不能合眼
儿子白天仅睡几小时
张秀银的丈夫贾超告诉记者,为了给老婆治病,家里已花了多万,除去家里20几万元积蓄外,其余都是向亲戚朋友借的,“两个孩子跟着我们受苦了,我最担心他们的身体吃不消。”
贾超说,妻子手术后,孩子们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陪夜的时候,眼睛要不时地盯着输液条,夜里要照顾母亲上厕所,把她抱到便携式马桶上,一夜几乎都不能合眼。”
第三次骨髓移植后,张秀银的造血功能虽已重建,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她手脚麻木,不能自主行走,“所以每天陪夜由儿子负责,直到早晨7点左右,医院来替他,他接着到菜场买菜,医院换我回去做饭,吃完午饭,他才能在出租房里休息几个小时,这样持续了4个月了。”贾超说。
医院马路对面的巷子里,贾建国与父亲贾超在此租了一间房,贾建国说:“母亲现在的饮食要清淡,医院疫情防控要求,租房主要是为了母亲的饮食安全。”在出租屋,他拿着一个还没有拆封的消毒灯告诉记者,母亲第一次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后,他以为母亲很快就能出院,所以买了消毒灯放在出租屋。可惜的是,当初没有用上,但他相信,这个消毒灯很快就能用得上。
第三次骨髓移植后,张秀银出舱转至普通病房
一双儿女三次捐髓救母
“为了母亲什么都值得”
“姐弟俩三次捐骨髓接力救母,真的不容易!”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张彦明说,血液科所有的医护人员都称赞张秀银夫妇有双好儿女。
面对医生的赞许,张秀银丈夫贾超说,医院的医护人员,如果3医院没有开辟入院绿色通道,如果不是医护人员一次次移植手术的论证,他们也许走不到今天。
那么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到底是什么样的病?张秀银为什么要先后进行三次骨髓移植手术?张彦明医生告诉记者,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再生障碍型贫血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属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当中另一个比较严重的病变,有“血液病猛虎”之称,通俗点说,就是骨髓没有造血功能。治疗此病,最佳方案就是进行骨髓移植手术。
张彦明说,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发现,贾晓敏与贾建国姐弟俩都符合为其母亲捐献骨髓进行骨髓移植手术的指征,可惜的是,儿子贾建国第一次捐献骨髓虽然成功,但其母亲术后感染,不得不进行第二次骨髓移植。但是当贾建国的造血干细胞第二次移植到其母亲体内后,造血未重建,这就意味着,儿子贾建国已不能再为母亲捐献骨髓,这时候就需要张秀银家人以及医护人员共同沟通决定,是让其女儿捐献骨髓救母,还是等中华骨髓库匹配?最终,张秀银女儿接力救母,幸运的是,手术很成功。
三次接力救母,这对儿女被许多人称赞,但儿子贾建国说:“其实这没什么,因为她是妈妈,我们付出什么都是值得的!母亲生病这件事,让我成熟了许多,也知道家是什么,更让我知道应该为这个家承担起责任,现在就希望母亲快点好起来!”
紫牛新闻记者|朱鼎兆
通讯员|王惠王宇
编辑|张冰晶剪辑|万惠娟主编|陈迪晨视频图片来源:医院提供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