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报告上的英文字母是什么意思啊,怎样才能学会看病理报告呢?
不知道,我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是分型!
一直以来,病理诊断都被认为是乳腺癌确诊的“金标准”,所以读懂这一份报告尤其重要。但是当你一拿到病理报告时,往往会一头雾水,觉得手中的这一纸报告单丝毫不亚于天书,竟是一点也看不懂!
今天科普君将通过一份乳腺癌病理诊断报告,教大家看懂每一个检查结果都代表什么!收藏这份指南,你也可以成为病理报告解读专家啦!
分级,分期,傻傻分不清楚?
(1)分类
乳腺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种类也非常多,病理报告单上常见的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这些都属于乳腺癌的病理分类。
其实,它主要分为三大类:(a)非浸润性癌;(b)早期浸润性癌;(c)浸润性癌,就预后效果来说,非浸润性癌最好,早期浸润性癌次之,最后为浸润性癌。
图片来源:觅健
乳腺癌患者中其实80%都属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本报告中,患者的乳腺癌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便属于浸润性癌。虽然这一类乳腺癌的预后较差,但是目前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已经有十分大的进步,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高,并不用太过担心。
(2)分级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可以用来表示乳腺癌的分化程度,可以分为3个级别:Ⅰ级,Ⅱ级,Ⅲ级。如果分级越高,则表示癌症恶性越高,预后效果越差,复发转移的几率也越高。
它是通过腺管多少、细胞核的异型性、核分裂数定量计分确定,3项指标的得分相加即可判断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其中,3~5分为Ⅰ级(分化好),6~7分为Ⅱ级(中等分化),8~9分为Ⅲ级(分化差)。本报告中组织学评分为6分,说明患者浸润性导管癌处于Ⅱ级。
(3)分型
病理报告单上,最令患者头疼的便是免疫组化结果中的这一大串英文字母和各种“-”“+”了,这都表示什么呢?我们将重点放在ER,PR,HER2,Ki67上,因为这是判断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的指标,更是直接关乎后期的治疗方案的制定。
ER(雌激素受体):“-”表示阴性,“+”表示ER为阳性,通常“+”越多,表示患者雌激素受体水平越高,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效果越好。
PR(孕激素受体):“+”越多,表示患者孕激素受体水平越高,与ER一样,是选择内分泌治疗的指标。
HER2(人类表皮因子受体受体2):HER2(0)和HER2(1+)表示免疫组化结果为阴性;HER2(2+)表示尚不能确定是阴性还是阳性,需要FISH检测进一步确定;HER2(3+)表示阳性。
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百分数越高,肿瘤生长越快,组织分化越差,对化疗越敏感,一般低于15%较好。
根据这四个指标的的检测结果,可以获得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为后期的治疗提供合适的方案。
图片来源:觅健
(4)分期
此外,还有一部分患者的病理诊断报告上会有“pTNM分期:pT2N1M0”这样的字眼,这个又表示什么呢?
TNM分期是国际上常用的癌症分期方式,即患者比较常听到的早期,中期和晚期中的一种。其中,T表示原发肿瘤的范围,N: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M:有无远处转移。同样的,分期越晚表示乳腺癌恶性程度越高,预后效果越差。
如患者的病理报告上显示:pT2N1M0,则说明该患者处于ⅡB期。
图片来源:觅健
转移的风险,看这些指标
乳腺癌不同于其他的癌症,它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存在更高的转移风险。如果单从病理报告上,我们可以判断出自己的乳腺癌转移的风险如何吗?其实是可以的,只要结合肿瘤物大小,脉管内是否有癌栓,淋巴结转移个数等就可以进行大致的判断。
(1)肿瘤大小
肿瘤的大小是我们最能直观感受到癌症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通常肿瘤越大,说明乳腺癌的恶性化越高,预后效果差,复发转移的几率越高。什么样的肿瘤才算作大呢,具体的判定指标如何判定?
图片来源:觅健
医学上将肿瘤的大小分为三个区间:≤2cm,2~5cm,≥5cm,存在多个肿瘤的情况下,医生是以最大的肿瘤作为判断的标准,如发现两个肿瘤,分别为1.3cm×1.2cm×1cm和1.4cm×1cm×1cm,那么可知肿瘤物的最大径为1.4cm,处于第二个区间。
(2)脉管癌栓
脉管癌栓是乳腺癌预后的一项指标,它表示肿瘤细胞在生长,繁殖,转移的过程中,侵袭或堆积于脉管中。如果检测报告表示脉管内见癌栓,说明肿瘤细胞已经随血流而附着在血管壁上了,这样一来,肿瘤细胞往远处转移的危险将大大升高。
在部分患者的病理报告单上,显示未见脉管内癌栓,说明转移的几率较低。因此脉管内有无癌栓的检查可以帮助患者明确肿瘤细胞是否有远处转移的风险,以便对患者癌症是否转移进行更加详细的检查,为后期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3)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是否转移,也是患者应该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