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病理诊断仍是诊断良恶性肿瘤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素有“金标准”之称,也是判断可疑组织性质的最后依赖。因此,病理诊断又称“最后诊断”,病理医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
一份病理报告虽然只有薄薄几页,却承载着无数家庭的苦乐。许多人拿到报告后都焦急地想一看究竟,却又被“原位癌”、“肉瘤”、“浸润癌”等专业术语搞得一头雾水。
那么,病理报告都有哪些内容、怎么读懂它呢?下面,来为大家解读这份肝癌的“疾病审判书”。
常见诊断术语解读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名词:
1.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
异型增生也被称为不典型增生或非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的形态学表现。一般认为,恶性肿瘤发生前几乎均有异型增生。当肝细胞出现高度非典型性增生时就提示肝脏出现了大量异常的细胞,这是肝癌病变的初期。及时发现和治疗这些非典型增生,可预防相应部位癌的发生。
2.分化
组织的细胞有从胚胎到发育成熟的过程,肿瘤的发生发展也具有相似的分化特征。一般恶性肿瘤可分为高分化(低度恶性)、中分化(中度恶性)、低或者未分化(高度恶性)。
高分化肿瘤,恶性程度低,生长慢,转移率低,预后较好;低分化肿瘤,恶性度高,生长快,转移率高,预后较差;还有一类癌细胞分化太差,根本找不到来源组织的征象,则称为未分化。未分化肿瘤,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最差。
3.交界性肿瘤
即肿瘤的良恶性难以区分或者恶性潜能未定的肿瘤病变。
4.癌疑
通常报告单上会出现“考虑为……”、“倾向于……”、“符合……”、“疑似……”或“……可能性大”等字样,这是一种诊断上不确定的常用词汇,需要结合临床。
图片来源:ptgcn.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