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胎毒”一定不陌生吧,就算没被身边的亲戚朋友提醒过,也在各种母婴群里挺别的孕妈妈讨论过。讨论该吃点什么去去胎毒了,譬如吃鹅蛋啦,用玉米须煮水喝啦等等,有的妈妈甚至服用中草药来排”胎毒“,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民间说的胎毒,从中医上讲,即为内热。多数是因为孕期阶段,胎儿在腹中发育期间,由于准妈妈饮食不注意或身体过于湿热的影响,导致婴儿皮肤上易出现脂溢性皮炎、湿疹、鹅口疮等情况。所以在产前最后一个月时,一定要打“胎毒”,使自身体质有效改善的同时,也能够减少胎儿出生后受影响。
刚出生婴儿,近半数黄疸、湿热从何而来?胎黄的发病与父母身体素质和生活方式有关,来自父母的东西产生于胚胎成型的过程中,于是,“胎毒”应运而生。最早提出“胎毒”的是朱丹溪,新生儿黄疸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既然胎毒与生俱来,以热毒为特征,热性蒸迫,毒能浸淫,因而孩子出生后的很多疾病都与胎毒有关。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中医称为胎黄,以面黄、目黄、小便黄为特征。黄色鲜明为热重于湿,黄色晦暗为湿重于热。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后者又称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黄疸的五大症状
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形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主要为胎禀湿蕴,胎黄的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因小儿脏腑娇嫩,在清热除湿过程中,要保护脾胃。治疗新生儿黄疸,淞茂中医馆中医专家卫淑良卫奶奶有妙招。卫淑良治疗黄疸病案举隅
一、女,出生3天,年7月27日来诊
主诉:足月剖宫产后3天,皮肤轻度黄染,黄疸值检测分别为8.0,10.2,14.3,
纳可,便调,小儿指纹淡紫。
中医诊断:胎黄(湿热证)
西医诊断:新生儿黄疸
治则:清热利湿,健脾固本
内服药:茵陈四君子汤加味
外用方:利湿退黄浴袋2袋,煎水洗浴,忌内服,1日2次。
服药方法:2日1剂,1日三次,1次1袋,开水冲水服用。
年8月2日电话回访,小孩皮肤黄染好转,黄疸值检测正常。
二、男,1个月,年7月27日
主诉:皮肤黄染,医院检测黄疸值14.1,15.2,16.3,纳可,便调,偶易惊。
中医诊断:胎黄
西医诊断:新生儿黄疸
方药:茵陈蒿汤合四君子汤加味。
用药方法:2日1剂,1日三次,一次1袋,开水冲服。
外洗方:利湿退黄浴袋3袋,1日2次,煎水洗,忌内服。
年7月30日电话回访黄疸值降到7.0,8.0,9.0
二诊年7月31日
经诉:症状减轻,原方减味3剂。
三、女,出生20天,年7月28日
主诉:医院检测黄疸值14.0,15.1,16.2,纳差
舌红,苔薄白,小儿指纹淡紫
中医诊断:胎黄
西医诊断:新生儿黄疸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外用方:利湿退黄浴袋2袋,煎水洗浴,忌内服,1日2次。
▼小程序商城热销好物
点击购买
版权声明:淞茂中医服务平台1、本文由淞茂中医服务平台统筹编撰;2、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3、部分文章的图稿来源为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