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27日,安徽省病理质控中心在合肥召开乳腺癌规范化病理报告书论证会,会议由安徽省病理质控中心主任孟刚教授主持,各地市病理质控中心主任、医院病理科主任、病理技术专家以及肿瘤内科、乳腺外科临床专家出席了会议。具体内容如下:
一、孟刚教授介绍了乳腺癌规范化病理报告书论证会召开的
背景,通过对年、年及年连续三年乳腺癌规范化病理报告的质控检查发现的问题,以安徽医院临床病理中心的乳腺癌病理报告书为例,详细介绍了规范化病理报告书中关于标本类型、大体描述、镜下所见描述、免疫组化指标选择及表述方式、病理诊断及pTN/ypTN分期的要求及描述要点。
二、安徽医院肿瘤内科李烦繁主任系统介
绍了关于乳腺癌风险度评价的几种模型的应用要点,李主任从临床专家的视角强调了病理报告书中应包含预后及风险评价的信息。
三、安徽医院乳腺外科的徐晓军主任从临床角度介绍了规范化病理诊断的重要性及从临床的视角对规范
化病理报告的理解。
四、薛俊洋介绍了乳腺癌规范化病理报告中关于预后参数模
型软件及使用方法的介绍,该软件经进一步测试论证后医院病理科使用。
五、全省各地病理质控主任及病理专家陈柯、胡向阳、卢林明、刘银华、武世伍、陶自坚、戴敏、黄述斌、喻朝霞、赵敏、张秀珊、韩新亮、邢益祥、张挺、方威、钟辉、牛多山、卢华莉、徐建平、潘美华、承泽农、徐洪海、铁保贤及临床专家裴静、李烦繁、徐晓军参与了讨论及模板论证。与会专家就以下问题作了深入讨论:1.免疫组化指标的书写问题,治疗性指标、诊断性指标及预后性指标应该分类,便于临床专家解读;2.腋窝淋巴结应区分为前哨淋巴结与非前哨淋巴结;3.“微浸润”的判断应更加明确,避免使用“疑为”、“不排除”等不确定用词,便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4.镜下描述比较复杂,可进行结构化模板探讨;5.乳腺标本规范化的固定问题突出,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管理;6.病理报告如何全面而又简洁,准确而又重点突出需要进一步细化设计;7.对于一个乳腺癌患者应避免出几份病理报告。如难以避免,建议以“初次病理诊断报告书”、“再次病理诊断报告书”及“最终病理诊断报告书”表述不同时间顺序的病理诊断报告情形;8.应进一步加强临床与病理的沟通。
六、会议以安徽医院临床病理中心的乳腺
癌病理报告书为基础模板,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该模板作为安徽省乳腺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报告书模板,并建议在该模板基础上简化大体描述及镜下描述以及增加预后信息。会议要求各地市病理质控中心主任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充分履行工作职责,积极推行安徽省规范化乳腺癌病理诊断报告书。
七、会议确定了乳腺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报告模板培训方案。
并计划年上半年开展乳腺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报告模板执行情况督查。
二0二0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