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婴儿黄疸指数
肝细胞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预防
新生儿黄疸护理
新生儿黄疸治疗
新生儿黄疸用药

龍姑娘話健康新生兒黃疸的形成與應對

筆者最近接觸了兩位母乳媽媽,她們的孩子都出現非病理性的新生兒黃疸症狀,兩位媽媽都經歷了一次身心交瘁,徹夜難眠的坐月階段。不同的是,一位選擇繼續母乳餵養,一位則是被建議暫停母乳,待孩子完全退黃後再嘗試繼續母乳餵哺。

圖片源自互聯網

BB黃,不一定是疾病!

膽紅素是紅血球破裂時形成的橙黃色色素,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由於膽紅素代謝系統尚未發育成熟,體內膽紅素容易升高,所以新生兒都會經歷生理性膽紅素上升,但數值不足以升高到明顯黃疸表現,約在產後3到5天數值達到峰值。病理性黃疸則是指膽紅素生成過多,或不能有效的排出而導致膽紅素數值過高,需要積極干預預防併發症。若新生兒在24小時內出現黃疸、或黃疸水平迅速並持續上升,當兒科醫生懷疑是病理性黃疸的情況時,會進行進一步的血液、檢查膽管等醫學檢驗去排除,因為代謝能力異常、或膽紅素產生過多超出肝臟代謝能力的情況。所以病理性黃疸是需要醫療介入治療的情況,例如光療、換血等。

圖片源自互聯網

這個時期,醫生亦會關注是否有出現母乳哺育相關性黃疸,儘管這不是最好的辦法,但有些醫生會建議暫停餵母乳。其實母乳哺育相關性黃疸分為母乳不足性,或單純的母乳性黃疽。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乳汁的吸入量是否足夠,前者是由於缺乏有效母乳哺育,大便排出延遲而發生膽血素再吸收導致。這情況下孩子除黃疸外,還會伴隨明顯的脫水,尿量不足情況,這需要增加母乳的攝取量,由醫護人員檢查乳汁攝取不足的原因並加以糾正。而母乳性黃疸是非病理性原因引起的,嬰兒的乳汁攝取足夠,有良好的體重增長,沒有其他疾病的症狀,但仍出現持續黃疸,(有些黃疸表現可能會延長到三個月以上)。這種孩子通常在黃疸峰值下降後,再出現母乳性黃疸,這種時候,家人應該注意孩子的警醒程度,是否嗜睡,密切觀察體重狀態,評估乳汁攝取量,平日在遮蔽雙眼的前題下,讓孩子皮膚接觸太陽,為孩子做全身身體按摩,以促進循環,確保排洩量即可。例如筆者遇到的個案,家人在遵循每天為孩子曬太陽及做新生兒撫觸,以有效的方式繼續純母乳餵哺,四天內黃疸指數已經降了四分之一,雖然仍然還沒有降至正常水平,但相信持續觀察,謹慎而樂觀的面對,相信無大礙。

此外,過份的擔憂也會導致媽媽的心理負擔過大,對於孩子成長或家庭的氣氛造成不良影響,家人此時亦應該多關注媽媽的身心狀況,給予心理支持與關顧,切勿將新生兒黃疸的責任及照顧新生兒的工作傾斜在母親一人身上,以良好的家庭的支持一同陪同孩子成長。

溫馨提示:如果發現寶寶膚色越來越黃,發黃面積愈來愈大,從臉延伸至肩、肚及全身,並有軟弱、吸吮力減弱、嗜睡、嘔吐、發燒等現象時,應立即到醫院檢查。

更多新生兒撫觸資訊詳情請看:

手護寶寶--保持腸道健康的嬰兒按摩



转载请注明:http://www.upanpz.com/yehhzs/103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