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旨在宣传听力残疾预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全面推进全年龄段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听力残疾预防。
耳朵是我们感知外界的一扇窗户,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因此,保护耳朵,减少耳聋发生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伤害听力的几大元凶
01遗传
研究调查表明引起耳聋的主要因素是遗传和环境,其中遗传因素占比高达60%。许多听力正常的父母可能是耳聋突变基因携带者,因此,父母正常也有可能生出耳聋宝宝!重视耳聋基因筛查对于预防听力残疾发生意义重大。有遗传病家族史或不良孕产史的夫妇应当至有资质的优生遗传咨询门诊接受专业的遗传咨询指导。
02噪音
噪音会引起耳部不适,如耳鸣、耳痛和听力下降。长时间受噪音影响会对听力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03使用耳毒性药物
一些有耳毒性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疟药)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听力损失,用药时应严格遵循医师的用药指导,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04耳朵炎症
有的感染引起的中耳和内耳的损伤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的听力损伤。应避免挖耳等不良习惯,防止异物等进入外耳道。
05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或二手烟),酗酒,不健康作息会增加听力损伤的几率。
06慢性病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可致血液黏稠、血流供应受阻等,可导致内耳组织发生病变而引起听觉神经受损,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耳鸣、耳闷、听力下降等问题。
聆听精彩未来,从爱耳护耳开始。听力损失的许多常见原因是可以预防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听力防护?
??
01
做好孕前、孕期耳聋预防,孕期感染风疹、巨细胞病毒、单疱病毒、梅毒、肾炎、糖尿病等均有可能影响胎儿听力,导致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发生。不滥用药物、不饮酒,必要时进行耳聋遗传咨询与耳聋基因检测,特别是家族里有听力不好的建议孕前查一下耳聋基因。
??
02
新生儿期积极参与听力筛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早期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缺氧、早产和产伤等都会对听力造成影响。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听力初筛,也应定期复查听力。
??
03
注意耳部卫生,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预防耳部感染。避免挖耳等不良习惯,防止异物、污水等进入外耳道。外耳道的炎症、外伤、异物等都会导致听力的下降。
??
04
积极预防和治疗中耳炎,一旦发现及时就医。中耳炎造成的鼓膜炎症、穿孔、瘢痕黏连会影响声音的传导;中耳腔听小骨、听骨链的损伤,中耳积液等都会对听力造成影响。
??
05
健康饮食,合理作息,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愉悦,预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减少突发性聋及老年性聋的发生。
??
06
预防传染病源性耳聋。风疹、麻疹、流行性脑膜炎、猩红热、水痘、腮腺炎、带状疱疹、梅毒与艾滋病等传染病都有可能造成听力损害。
??
07
避免长时间接触噪音,防止噪音性听力损失。平常生活中要有听力保健意识,工作环境噪音大的情况下应佩戴防隔音的耳塞或耳罩等。
??
08
慎用耳毒性药物,最常见的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新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疟疾药物奎宁和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等都可能引起听力的损伤。儿童用药一定要慎之又慎。
??
09
注意听力损失的迹象,定期检测听力。如出现耳鸣;与人交谈时常需要对方重复、提高音量;听门铃、电话铃和闹钟铃等高音时有困难等情况;应当考虑听力受损,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我们要树立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理念,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
-END-
图片
来源网络
文字
健康教育科
审核
潘峰
往期推荐……
哮喘、过敏性鼻炎难以控制?世卫组织推荐的这个疗法家长不妨来了解一下
科普
不可忽视的婴幼儿髋关节异常,早期筛查很重要!!!
科普
及早认识自闭症,早筛查早干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