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当机体内外环境改变超过组织和细胞的适应能力时,
可引起受损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形态、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变化,称为损伤。
轻度损伤(变性),原因去除后,可恢复正常,称为可逆性损伤,
严重损伤(如坏死)为不可逆的,称为不可逆性损伤。
一、变性
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后,细胞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常见的变性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细胞水肿
1.概念:
细胞水肿是指细胞内水和钠离子过多积聚,又称水变性。
是细胞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早期改变,常见于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2.病因及发病机制
机体发生感染、缺氧、中毒和高热时,细胞内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
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或细胞膜直接受损,导致钠水潴留
3.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
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包膜紧张,切面外翻,颜色变淡,混浊无光泽。
镜下观察:
轻度水肿,细胞体积增大,胞质中布满淡红色的细颗粒状物质,又称颗粒变性;
中度水肿,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细胞质高度疏松呈空泡状,称为胞质疏松化;
严重水肿,细胞疏松膨大如气球,称为气球样变。
重点掌握气球样变性
4.影响和结局细胞水肿时细胞代谢减慢,功能降低。去除原因后,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若有害因素持续存在可发展为细胞坏死。
(二)脂肪变性
1.概念:脂肪变性是指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
常发生于肝细胞(脂肪肝)、其次是心肌细胞(虎斑心)、肾小管上皮细胞等
2.病因及发病机制
各种病因导致脂肪在体内的运输、利用和转化发生异常
以肝脂肪变性(脂肪肝)机制为例:
?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糖尿病、高脂饮食、长时间饥饿
?甘油三脂合成过多----大量饮酒
?脂蛋白、载脂蛋白减少----营养不良、缺血、缺氧、中毒
3.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
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颜色淡黄,边缘圆钝,切面有油腻感。
镜下观察:
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球形脂滴,大的脂滴可充满整个细胞,将细胞核挤至一侧。在切片制作中,因脂肪被有机溶剂溶解,脂滴呈空泡状
4.影响和结局轻、中度肝脂肪变性,原因去除后可恢复正常,严重的脂肪变性可致器官功能障碍。
(三)玻璃样变性
1.概念: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HE染色呈均质性红染半透明状的蛋白质蓄积,称为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
玻璃样变性是一组形态学上物理性状相同,但其发生机制和化学成分各异的病变。
?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为胶原纤维老化的表现。见于瘢痕组织、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及坏死组织的机化
?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性常见于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的肾、脑、脾等处的细动脉壁。
?细胞内玻璃样变性细胞质内出现均质红染的圆形或类圆形小体。Mallory小体
(四)病理性钙化
1.概念:指固体钙盐沉积于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
钙盐主要成分是磷酸钙、碳酸钙及少量铁、镁或其他矿物质
2.类型: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营养不良性钙化:见于结核坏死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栓和坏死组织等
?转移性钙化: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VitD摄入过多或某些骨肿瘤时,常发生在血管、肾及肺的间质组织
3.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
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呈灰白细小颗粒状或团块状坚硬的物质,触之有沙砾感或硬石感,另一种形式是形成结石
镜下观察:
钙化物呈蓝色颗粒状至片块状
4.影响和结局:大片钙化可导致组织和器官变形、硬化及功能障碍
复习完,测一测自己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