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婴儿黄疸指数
肝细胞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预防
新生儿黄疸护理
新生儿黄疸治疗
新生儿黄疸用药

医院外三科手术技能库

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

近日,我科又顺利完成1例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

患者为31岁男性,入院前13天体检发现“肝IV段占位”,为进一步治疗,就诊我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考虑"肝S4恶性肿瘤”,BMI:32.65,Child-Pugh分级:A级(5分)。综合患者当前病情及个人意愿,请福建医院专家翁山耕主任医师莅临指导,行“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个人意愿。,

术前影像:

MRI:

CT增强:

手术经过:

(没开美颜,真实颜值)

请麻醉师配合静滴硝酸甘油控制中心静脉压

?

停止静滴硝酸甘油

温水冲洗腹腔,肝断面置22#引流管

术后7天,患者生命征正常,无明显不适。

科普

什么是肝癌

肝癌,即肝恶性肿瘤,是一种发生在肝脏部位的恶性肿瘤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两大特征。目前肝癌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见致病原因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素等。早期肝癌无明显症状,患者常难察觉,晚期可出现肝区疼痛、乏力消瘦、肝脏进行性增大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肝癌的治愈,而中晚期肝癌治疗往往复杂,且疗效因人而异。

临床症状:

典型临床表现有肝区疼痛(多为右上腹或中上腹疼痛)、全身及消化道症状(可伴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腹泻,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黄疸等)、肝脏进行性增大等。

1.原发性肝癌

(1)症状早期肝癌常症状无特异性,中晚期肝癌的症状则较多,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进行性肝大或上腹部包块等;部分患者有低热、黄疸、腹泻、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后出现急腹症表现等。也有症状不明显或仅表现为转移灶的症状。

(2)体征早期肝癌常无明显阳性体征或仅类似肝硬化体征。中晚期肝癌通常出现肝脏肿大、黄疸、腹水等体征。此外,合并肝硬化者常有肝掌、蜘蛛痣、男性乳腺增大、下肢水肿等。发生肝外转移时可出现各转移部位相应的体征。

(3)并发症常见的有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出血、肝肾衰竭等。

2.继发性肝癌

(1)原发肿瘤的临床表现主要见于无肝病病史的患者,肝脏转移尚属早期,未出现相应症状,而原发肿瘤症状明显多属中晚期。此类患者的继发性肝癌多在原发治疗的检查、随访中发现。

(2)继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患者多主诉上腹或肝区闷胀不适或隐痛,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出现乏力、食欲差、消瘦或发热等。体检时在中上腹部可扪及肿大的肝脏,或质地坚硬有触痛的硬结节,晚期患者可出现贫血、黄疸和腹水等。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原发性肝癌,但一般发展相对缓慢,程度也相对较轻,多在做肝脏各种检查时疑及转移可能,进一步检查或在手术探查时发现原发肿瘤。部分患者经多种检查无法找到原发癌灶。

(3)既有原发肿瘤,也有继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主要见于原发肿瘤及肝脏转移癌均已非早期,患者除肝脏的类似于原发性肝癌的症状、体征外,同时有原发肿瘤引起的临床表现,如结、直肠癌肝转移时可同时伴有排便习惯、粪便性状的改变以及便血等。

辅助检查:

1.肝癌标志物检测

(1)甲胎蛋白检测:甲胎蛋白(AFP)作为肝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在肝癌筛查、诊断、判断疗效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将AFP>ng/ml作为诊断条件之一。但若患者只有甲胎蛋白升高时,不能确定是肝癌,也可能是其他肝脏疾病。因此,常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或病理活检来明确诊断。

(2)其他肝癌标志物:除AFP外,可用于肝癌诊断的标志物还有甲胎蛋白异质体(AFP-3)、异常凝血酶原(DCP)、血清岩藻糖苷酶(AFu)、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γ-GT2)等,尤其有助于诊断AFP呈阴性的肝癌。绝大多数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AFP正常,部分患者CEA(即癌胚抗原,是一种肿瘤标记物)或者CA(即糖类抗原,也是一种肿瘤标记物)升高。

2.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US):是临床上首选的肝癌筛查手段,具有操作便捷、无创的特点。能检查出直径>1厘米的肝内占位性病变,判断病变的良恶性,还可观察是否有其他转移灶存在。通过超声造影可以提高肝癌的确诊率。

(2)增强CT检查:分辨率较高,可以提高微小癌的确诊率,另外CT可以对肿瘤进行定位,并显示肿瘤大小、数量及周围血管情况,比超声更客观、敏感。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相配合,是肝脏超声和血清甲胎蛋白检查异常者明确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3)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价值和CT相仿,对于血管瘤的鉴别优于CT,且可进行肝静脉、门静脉及胆道的重建成像。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分辨率低限约0.5厘米,DSA检查可以明确显示肿瘤的大小、数量及血供情况,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由于是有创检查,必要时可以采纳。

3.病理活检:主要是在超声或CT引导下进行肝穿刺活检,是明确肝癌诊断的可靠手段,但因为是有创检查,所以存在一定风险,可能有出血、破裂、针道转移等情况发生。一般仅在有需要时才进行病理活检。

诊断:

肝癌的诊断需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既往病史(尤其是肝病史),并结合肝癌标志物检测、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

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广泛的肝癌诊断标准为满足以下三项中的任意一项即可诊断:

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增强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或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检查)时发现两项典型的肝癌影像学特征,并且病灶大于2厘米;

②发现一项典型的肝癌影像学特征,病灶大于2厘米,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持续性大于ng/ml;

③肝脏病理活检呈阳性:取一小部分病变的肝癌组织进行活检,可观察到肝癌细胞。

治疗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肝癌治疗效果的关键,治疗一般以手术切除为主,同时综合应用其他治疗方法,如射频消融术、放疗、药物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以及肝移植等。医生会根据患者肝癌的具体类型和分期,并结合患者身体情况,为其制定综合的个体治疗方案。

目标:通过早期诊断,以及尽早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肝癌的长期治疗效果。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地切除肝肿瘤或抑制肿瘤的持续生长,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药物治疗:在治疗肝癌患者时,药物治疗常配合其他治疗进行,主要包括化学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

①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通过口服或静脉使用化学药物,杀灭癌细胞或抑制癌细胞增殖。但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不是很高。因此在治疗肝癌时,化疗一般仅作为综合治疗中的一环。

②靶向药物:当癌细胞上存在特定受体时,靶向药物可以瞄准这些受体,对癌变细胞进行针对性杀灭。

③免疫治疗: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细胞免疫治疗等,可以通过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来识别、杀灭癌细胞,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肿瘤或肝移植目前仍是肝癌治疗的最佳选择,可帮助患者争取长期生存。

①部分肝切除术:

目前仍是治疗肝癌的首选和最有效方法。治疗原则是尽可能完整切除肝肿瘤,同时保留足够体积的仍具有生理功能的肝组织。因此,在术前通常会对患者的肝脏功能、肿瘤情况进行详细评估,而肝脏储备功能良好的肝癌,是部分肝切除术的首选适应范围。

手术治疗效果主要受到肿瘤分型、数量、AFP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说,部分肝切除术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有效手段,手术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0~50%。

②肝移植术:

作为根治性治疗方案之一,肝移植术尤其适合肝功能C级的小肝癌。国际上选择米兰标准进行判断:1个肿瘤直径<5厘米;2个或3个肿瘤,直径均<3厘米,无血管侵犯或肝外转移。

③介入治疗

用于治疗肝癌的介入治疗主要是指经动脉栓塞术(TACE),通过导管直接向肝内动脉注入化疗药物,一来堵塞为肿瘤组织提供营养和氧气的动脉,二来直接将药物送入肿瘤组织杀灭癌细胞。这是目前公认的最常用的肝癌非手术治疗手段之一。TACE可用于治疗不可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或是通过TACE治疗缩小某些巨大肝肿瘤,使其适合行手术切除,还可作为部分肝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手段。

④射频消融术:

是指在超声或开腹情况下,应用电极产生的电流热效应,直接杀灭肿瘤组织的微创治疗方法。是不宜行肝切除术,或者无需手术患者的可选治疗方案,也可以在术中或术后用以治疗转移、复发瘤。

放射治疗

即放疗,利用高强度放射线来杀死肿瘤细胞。对早中期肝癌患者,若不宜行肝切除术或射频消融术时,可考虑局部放疗。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可以考虑放疗和综合药物治疗或TACE联合治疗,提高疗效。当患者病情进展到晚期并伴有远处转移时,可选择放疗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中医治疗

中医药治疗在临床上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肝癌症状,减轻手术、放化疗等带来的不良反应,并且可以增强患者抵抗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使用中药治疗已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据统计,中国肝癌病例占全球肝癌病例总数一半以上,现如今,肝癌治疗方式逐渐综合化,“早发现、早治疗”仍是本病第一守则,而手术治疗仍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upanpz.com/yehhzs/11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