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生活的岁月中,我们所有的问题都来自欧洲大陆,而所有的解决方法都来自全世界说英语的国家。
——撒切尔夫人
英国,在鼎盛时期曾统治约全球1/4的疆域和人口,把英国的语言和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英国金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帝国》中写道:“维多利亚女王(年-年)统治的最后几年,帝国的自大膨胀到了极点。凭借着强大的炮火和金融力量,世界上似乎就没有英国人不能占领的地方。
既是世界警察,也是世界银行的大英帝国开拓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广阔疆域。甚至其最强的竞争对手——法国和俄国——也在这位大不列颠巨人的面前自惭形秽,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超级大国。”世界警察,世界银行,超级大国,后来都是人们描述美国的词汇。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曾经的世界霸主英国衰落了,它的前殖民地美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直到今天。
英国如何看待美国,如何与美国相处?从《帝国》和《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传》两本英国人写的书中,摘取一些有意思的片断。
一、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年莱克星顿打响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枪,年9月英美签订凡尔赛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弗格森写道:这场战争就是美国人民所理解的自己的精神核心所在:从一个邪恶的帝国手中夺取自由就是这个国家的建国神话。但这也是美国革命的最大矛盾之处——那些反抗大英帝国统治的人是英国所有殖民地臣民中最富裕的。到18世纪70年代,新英格兰人差不多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那里的人均收入至少与英国本土持平,而且分配的也更为平均。与远在家乡的英格兰人相比,新英格兰人的农庄更大,家族更大,受教育程度也更高。
更关键的是,他们支付的税收也更少。年,英国人均缴税额为每年26先令。而马萨诸塞的纳税人平均每年只需支付1先令。对这些人来说,做英国臣民其实可以享受很多好处,这并非言过其实。可是,最先起来挣脱帝国权威桎梏的,却是他们,而非弗吉尼亚的契约劳工,也不是牙买加的奴隶。宪法原则——英国议会有权在不征得美洲殖民地同意的情况下向其征税的事实——才是美国独立革命爆发的真正诱因。
唐宁街10号
美国为什么会取胜,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美国的决心和法国的支持。但根源是英国人要打赢战争的意志不坚。英国许多人对美洲殖民地人民怀有同情。爱尔兰政治家埃德蒙·伯克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仅仅使用武力……可能会征服一时,但不能消除你再次出征的必要性;一个永远需要被征服的国家是没有办法被统治的。”
简而言之,伦敦没有兴趣对那些决意反抗它的白种人殖民地强行施加英国统治。镇压美洲原住民或者叛乱的黑奴是一回事,但镇压那些可以称为自己同胞的人是另一回事。正如英国派驻魁北克的总督盖伊·卡尔顿爵士,在为自己善待那些被俘的爱国者军人作辩护时所说:“既然我们无法让他们承认我们亲如兄弟,那至少让他们把我们当做堂兄弟吧。”英国总司令威廉·豪也同样在内战问题上态度含糊;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他在长岛之战失利的原因上始终是支吾搪塞,当时他明明是可以一举摧毁华盛顿的军队。
虽然此后百年间英国也有人还梦想着收回美国,比如英国狂热的帝国主义分子,德比尔斯矿业公司创始人塞西尔·罗德斯(—)宣称:“我们是世界上最优良的民族,我们占领的领土越大,整个人类的进步就越大。”罗德斯一本正经地讨论最终收复美利坚合众国,使其重新成为大英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设想(注1),但大多数英国人都明白这是痴人说梦,根本不抱幻想。
从实力对比上看,年英国在世界制造业中占有22.9%的份额,世界第一,美国第二,占14.7%的份额。到年,英国下降到18.5%,美国上升到23.6%。年,英国进一步下降到9.9%,美国则上升到39.3%(注2)。
二、二战中和二战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经济援助以及后来的军事援助起到了重要但并非决定性的作用。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的作用就至关重要了。大战伊始,丘吉尔就寄希望于美国。无论是在演讲还是在广播中,他三番五次地暗示,最终的拯救还得依靠大西洋另一头的这个国家。丘吉尔本人就来自一个英美结合的家庭,因此他坚信,说英语的民族结盟就是胜利的关键——而且,这一胜利无疑会帮助大英帝国恢复以往的辉煌。
当丘吉尔在年12月7日晚听到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后,他几乎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罗斯福和丘吉尔通话,罗斯福对丘吉尔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现在,我们在一条船上了。”
但是,从一开始,英国和美国之间这种所谓的“特殊关系”就有着其特殊的模性,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人对帝国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对美国人来说,通过自已的奋斗摆脱英国人的压追,从而获取自由的故事已经在他们心目中根深蒂固,让他们从心底反感殖民统治。另外,他们的建国之父也曾警告过他们,避免卷入这种外交争端之中。迟早所有的人都会像美国人一样,学会自治和民主——如果有必要的话,可能得诉诸战争。
罗斯福对丘吉尔一门心思维护帝国主义的观点深表怀疑。正如这位总统所说:“英国人会将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土地据为己有,哪怕只是一块石头或一颗沙粒。”“你的血液里有年的征服欲,”他在年告诉丘吉尔,“你根本无法明白,为什么一个国家明明有能力征服一片土地,却并不愿意那么做。”罗斯福希望建立一个新的体系来取代殖民统治,也就是对所有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实行临时“托管”,为它们的最终独立作铺垫;而这个系统将受制于一个跨越国界,拥有监察权的国际权威组织,并不只有美国总统一个人持有这种反帝主义观点。年,美国副国务卿萨姆纳·韦尔斯就宣称:“帝国主义的时代终结了。”。
美国人的战争目标就是秉持这种精神制定的;在很多方面,他们对大英帝国的公开敌意比希特勒表达得更严重。年8月签订的《大西洋公约》第三条主张“所有人民有权选择统治他们的政府形式”,这其实是西方同盟国参战目的的基础,似乎排除了战后帝国这种形式的存在可能。年,美国起草的一份《民族独立宣言》草案似乎表述得更为明显,一位英国官员因此叹道,“它的整个主旨就是期盼大英帝国最终分崩离析”。
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