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指刚出生的宝宝全身皮肤黄、眼睛黄和小便黄。它是一种生理现象,但也常常是一种病症。早在《诸病源候论》就有新生儿黄疸的记载,那时候叫做胎疸。意思是说这种情况是从胎中带来的。是不是从胎中带来呢?
古人真还说对了!
胎儿在娘的肚子里面,四周黑黑的,密闭的,小儿的肺没有呼吸。氧气含量很低。这时候作为运输氧气载体的红细胞基本没事干,养尊处优。从出生时孩子哇哇啼哭的那一时刻起。大量氧气进入肺中,瞬间体内氧气浓度上升。这时候,平常休闲惯了红细胞被派往前线,开始繁重的运输氧气的工作。平时闲散贯了,现在是刺刀见红的战场!这些红细胞哪能吃得消。它们大量死亡。它们的鲜血染红了河流山川。这就是新生儿都有黄疸发生的原因。当然,血是鲜红鲜红的。但红细胞死亡破裂后释放出的胆经素却是金黄金黄的。
但正常情况下的新生儿黄疸大多都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最黄,7~10天的时候,自然就会慢慢消退。黄的程度比较轻。除了稍稍有些胃口改变,有些困倦外,其它不会有什么不舒服。
如果在黄疸出现的时间和黄色的程度上超过了限度。就是疾病的征兆了。常见病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很黄,到了14天以后不但不退黄,甚至还会加重或反复出现。宝宝也会出现烦躁不安,不欲吮乳或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甚至昏睡等症状。
黄是一种颜色。颜色是可以比对的。医学上通过测量胆红素的量来推算黄疸的程度。正常胆红素在
其中正常值为:总胆红素TB5.1~19.0μmol/L直接胆红素1.7~6.8μmol/L血清间接胆红素3.4~12μmol/L
1.TB19.0~34.2μmol/L为隐性黄疸。
2.TB34.2~μmol/L为轻度黄疸。
3.TB~μmol/L为中度黄疸。
4.TBμmol/L为重度黄疸。
中医认为黄色是脾的本色。黄疸最先表现为小便和眼睛,又与肝相关。是中焦湿热和肝胆湿热共同导致了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如果黄色鲜明如橘子色是热重于湿,多责之肝胆。如黄色晦暗如烟薰是湿重于热,多责之于肝脾。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重点在疏肝利胆、健脾化浊、清利湿热。
清肝经、清脾经、双清肠、搓摩胁肋、分推腹阴阳、推抹肋缘下、下推七节骨。
推拿可于每天早晚各推一次。
每次20分钟。
多饮水,或适当给些果汁。
大便稀溏有助湿热排出,不宜止泻。
可用茵陈、淡竹叶、车前草等煎水少许服用。
阳黄加推箕门、清天柱骨、退六腑、点揉三阴交。
阴黄加推上三关、揉一窝风、擦八髎。
清肝经:肝经位于食指螺纹面,逆时针旋推3分钟。
清脾经:3分钟
双清肠:大肠位于食指桡侧缘,小肠位于小指尺侧缘,一手握儿手腕,一手拇指与食指相对,同时从食指桡侧和小指尺侧从指根推向指尖1分钟。
搓摩胁肋:抱儿同向坐于身上,以双手掌置于两侧腋下,两手同时先向下推抹10次左右,再来回搓揉,边搓揉边向下下移动;至天枢穴处,以双手中指点天枢,并一拂而起。操作6-8遍。
分推腹阴阳:3次
推抹胁缘下:双手拇指从剑下起,从中央向两边分推,并逐渐向下移动至肚脐平面。操作5-8遍。后两手交替,沿肋缘从中央推抹向外侧。两侧同样操作,每侧操作2分钟.
下推七节骨:七节骨位于第四腰椎至尾骨尖成一直线。以一手手掌先从上至下推1分钟,3揉1振1分钟、叩击1分钟。横擦令热。
注意:每个孩子都是个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用有差异,不可照本宣科。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