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脾不统血。出现慢性出血性疾病,猪体渐进性消瘦,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
(4)脾虚湿困。脾气虚、脾阳虚,皆为虚,无法运湿,湿困于胃、脾,脾不升清引起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出现恶心,呕吐。另外,湿邪困于中焦,导致全身气机运行阻滞,阳气不升,动物出现精神沉郁,不爱走动,喜卧。这是脾虚湿困。
(5)脾阴虚。脾的阴液亏虚,散精功能不足。阴液亏虚,饥不欲食。注意,这里有一个饥饿的饥,是指真的肚子空了,但是没有食欲,临床上母猪一连好几天不开口吃料,就属于脾阴虚;饥不欲食,肚子里面没有食物,精微物质的化源不足,猪就长得慢,形体消瘦,母猪有时候奶水不足,临床上没有奶水的时候,用所谓的一吃就奶水成线的药物,那不是处理脾阴虚的,那是杀鸡取卵。
(6)脾阴虚兼有胃阴虚,最终导致脾胃阴虚。注意,脾阴虚导致胃阴虚,胃阴虚也会导致脾阴虚,最终脾胃阴虚。临床上脾阴虚和胃阴虚用药有差别,脾阴虚用甘淡药物,如山药来治疗,胃阴虚补胃阴用甘寒、酸寒、咸寒生津来治疗,特是甘寒的药物来治疗,如沙参、生地、麦冬、扁豆、薏米来治疗。所以有时候,临床上母猪不吃料,就用山楂等来强力开胃,如果是胃阴虚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脾阴虚就是不合适的。这是脾阴虚。
脾病与其他脏腑也是有关系的。脾病阴阳气血失调,累及到心,心脾两虚;脾病累及到肺,脾肺两虚。
脾和肝。脾和肝非常密切,见肝知脾,见到肝就一定要想到脾,肝有病一定会传到脾,这在前面我们也多次提到过。在这里主要是指脾有异常,脾胃寒湿和湿热,湿困于脾,而后影响及肝,导致肝失疏泄,反克肝木系统。临床上既有肝的症状,也有脾的症状。如黄疸,病理机制是湿,湿可以从寒而化,也可以从热而化,就会有寒湿和湿热,阳黄是湿热,阴黄是寒湿。黄疸为肝胆失于疏泄,肝失疏泄导致脾胃的功能失调,消化吸收,脾运化水谷精微、胃受纳腐熟功能失调,猪就消瘦,长的慢,面黄肌瘦,这就是脾病及肝。临床上附红体,后期就会黄疸,病位在脾,表现在肝,就是典型的脾病及肝。
脾病及肾,脾阳气不足,导致肾阳虚,最终形成脾肾阳虚。病机演变过程,脾阳虚,进一步发展,表现出肾阳虚,最终脾肾阳虚。临床上,脾阳虚消化功能不好,腹痛、腹泻,时间一久,就需要处理肾阳虚,治疗中增加温补肾阳的药物。如理中丸是治疗脾阳虚的,附子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到肾,附子能够温补肾阳。
脾和胃,脾胃相表里,脾有病必然要影响到胃,同样胃一有病也要影响到脾。脾和胃的关系是三对矛盾,一升一降,一纳一运,一燥一湿。通过这三个矛盾,来辩证脾胃之病,脾胃系统疾病最常见,脾胃疾病最为复杂,治疗非常精细,究竟要升还是要降,要燥还是要湿,需要拿捏准确,才能药到病除。
妙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