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后需要喝点糖水降黄疸吗?每件事情的起因与结果,都应该存在着某种联系,在各种育儿谣言中,最百思不得其解的,就是喝糖水降黄疸,这压根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情,是怎么扯上关系的呢?
降黄疸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多吃多拉,这点已经达成共识。不过,更深一层的意思,可能就没有探究下去,才会出现喝糖水排黄疸的误区。
“多吃多拉”中的“拉”,是指拉大便,而不是小便。新生儿身体代谢的胆红素,大部分都需要先通过肝脏分解,转换成结合胆红素,再通过胆管、小肠、大肠进一步作用后,随大便排出体外。了解胆红素的分解排出途径,就会明白,糖水是不仅没有帮助降低胆红素,相反,糖水占据了宝宝小小的胃空间,让TA没办法吃下营养丰富的乳汁,影响胆红素的转换、分解与排出,反而可能会使黄疸值升高,典型的好心办坏事。
母乳性黄疸需要停母乳吗?这应该是很多新晋母乳妈妈纠结的问题。因为有些医生会建议停母乳,真的只能这样做吗?做决定之前,需要先搞清楚母乳性黄疸的前世今生。
母乳性黄疸,听上去像是母乳的过错,实际上,它的发生机制还是没有破解的课题。母乳性黄疸,常在出生后一周左右出现,最长可能持续三个月。
现在更多的科学结论指向是,母乳性黄疸是由于东亚人种某种消化酶的基因多态性所造成。也就是说,和人种相关,就像东方人可爱的单眼皮一样。奇妙的是,母乳性黄疸也像单眼皮,会在家庭中出现神奇的复制。如果父母双方婴儿时期曾经是母乳性黄疸,那他们的宝宝母乳性黄疸的概率也非常大。
专业的哺乳顾问,或经过母乳喂养知识更新的医生,会系统评估宝宝喂养、精神状态和体重增长情况,给予合理的建议。贸然停掉母乳改喂配方奶,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风险,比如:牛奶蛋白过敏、乳头混淆、或者更多哭闹。
通过停喂来证明黄疸是否因为母乳引起,就像热恋中的男女,被对方毫无理由地拒绝见面,来考验爱情是否忠贞一样,很有可能就会让恋人投入了竞争者的怀抱,落了鸡飞蛋打的下场。
晚断脐会让黄疸升高吗?晚断脐是近年来孕育圈里最热的话题之一,赞成者认为晚断脐能够有效降低婴儿6月龄后贫血的发生率,反对者则认为它可能会加重新生儿黄疸现象。这确实是个非常具有探讨价值的医疗操程序,也正是有了这些分歧,才让医学不断进步。
目前对于晚断脐是否会加重黄疸,仍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普通妈妈不做科研,可以参考的是自然界的其它哺乳动物妈妈,她们是大都是在出生后,等待胎盘自然娩出,而并不是急于咬断脐带。
和人类一样,这样的做法,就是把暂留在胎盘里、原本属于宝宝的血液还给TA。至于这样是否加重黄疸,仍有待考究,即使可能会有更高的胆红素,也和病理性黄疸是两码事,这种正常范围内或许偏高的黄疸,是可以通过多吃多排便来消退的。把血量增加就理解为无法控制的黄疸,就像说有钱男人就变坏一样武断。如果可以选择,大部分女人还是会选择温柔多金、人品端正的好男人吧。
怎么预防新生儿黄疸?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从医护人员到普通家庭,都开始谈”黄”色变了,尤其是新手父母,当然不愿意自己的宝宝做“小黄人”,还在孕期就开始打听,怎么才能预防新生儿黄疸。
事实上,新生儿黄疸预防不了,而且,并不需要预防。大部分的黄疸,都是属于生理性的,也就是正常的。病理性的黄疸一般会出现在产后24小时,可能因为ABO溶血或肝胆先天疾病所造成,所幸医护人员都在新生儿身边,随时观察与对症治疗。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体内红细胞代谢与清除的正常过程。宝宝还在子宫里面住的时候,不能通过呼吸将氧气带给重要脏器,而是由血液内的红细胞来运输氧气,它们是能干的“运输兵”。等到宝宝钻出子宫,吸入第一口氧气,这些红细胞也就完成了使命,需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它们的“遗体”经过血液、肝脏的处理与代谢,将过程中产生的胆红素通过肠道排出。
因为新生儿红细胞寿命更短,需要处理的红细胞又较多,再加上新生儿肝脏发育不成熟,一般需要几天时间,在此期间,皮肤会有黄染现象,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峰值,7天左右开始消退。
只要宝宝摄入量充足,二便次数正常,精神状态良好,并不需要过多人为干预,也不会对宝宝的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如果检测到黄疸值过高,需要认真排查,看哪个环节出了状况,让宝宝体内多余的胆红素,没有按既定程序撤退,可以咨询专业哺乳顾问和医疗人员,进行针对性地处理。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