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以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为:黄疸可能表现在出生后24小时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不断加重。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黄疸变化,如有发现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医院诊治。
什么是生理性黄疸呢?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引起,是正常新生儿在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过高出现皮肤粘膜黄染的现象。
病因
生理性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
1.胎儿出生后由于血氧分压突然升高,红细胞破坏过多,旁路胆红素来源增多,胆红素氧化酶含量高。
2.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肝脏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功能差。
3.肝-肠循环不成熟。这些因素的综合结果使新生儿血中胆红素增多而发生黄疸。由于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所以称为生理性黄疸。临床表现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表现的特点是,大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时最严重,足月儿一般在7~10天消退,早产儿一般在2~4周消退。此外,黄疸一般都是轻度的,孩子也没有其他不适症状。
一般表现:除面颊部皮肤和巩膜可见轻度黄染外,无其他异常临床症状和体征。
预防
预防早产,及时合理喂养,有利于黄疸消退。
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的区别
临床特点表现为: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发展过快(每日增加大于85、5UMOL/L);程度过重(血清总胆红素大于UMOL/L);消退过晚或退而复现;(足月产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结合胆红素大于26UMOL/L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包括:新生儿溶血症、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头颅血肿、母乳黄疸、胎粪延迟排出、新生儿肝炎综合症、先天性胆道闭锁、半乳糖血症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