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一周内的新生儿,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为多种疾病的主要表现。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因为新生儿不需要那么多的红血球。红血球被破坏的代谢产物就是胆红素,胆红素太高,即“高胆红素症”,会引起黄疸。胆红素重度升高或虽然不很高,但同时存在缺氧、酸中毒、感染等高危因素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死亡率高,幸存者多存在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需及时正确判断黄疸的性质,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宝宝的黄疸数值再怎么看?黄疸的数值其实就是监测胆红素的水平,胆红素有两个单位,一个是mg/dl,一个是umol/L,他们的关系是1mg/dl=17.1umol/L。
只要足月儿不超过μmol/L(12mg/dl)
早产儿不超过μmol/L(15mg/dl)
即为正常的生理性黄疸。
黄疸分类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病理性的黄疸需要及时就医治疗,但生理性的黄疸只需要护理得当,会自行康复。
1)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大部分新生儿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会在1~2周内消退,也有很多宝宝会持续1个半月,母乳喂养的宝宝,黄疸甚至可能持续几个月。但如果胆红素急剧上升,进入脑细胞,造成“核黄疸”,就会对宝宝造成严重的伤害。
黄疸增加,宝宝是从脸→躯干→四肢、眼睛变黄。
黄疸减退,是从四肢、眼睛→躯干→脸退黄。
如果你很难判断宝宝的黄疸退没退,可以2~5医院检查胆红素水平。只要宝宝精神好、吃奶好,就说明黄疸不严重,大概三、四周黄疸就能完全消退了。不过,早产宝宝相对要慢一些。
但是,还有那么一小部分的宝宝,属于“病理性黄疸”,要警惕了
2)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症状比较重,可能还有吐奶、发烧、抽搐、嗜睡、大便发白等表现,而且进展快、持续时间长。
胆红素会通过血脑屏障,损伤神经系统,造成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导致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脑瘫等严重后果。
常见病因的临床特点1.新生儿溶血病包括Rh和ABO溶血病。特点是黄疸常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进展较快,血清胆红素.5~μmol/L(15~20mg/dl),严重者可伴有贫血、肝脾大、甚至胎儿水肿、胆红素脑病等。
2.感染重症感染(如败血症、化脑、重症肺炎等)时可导致黄疸加重。宫内感染黄疸出现早,生后感染略晚,同时伴有感染的各种表现。
3.围产因素主要包括病理分娩、围产期缺氧、母亲和新生儿用药影响。黄疸2~3天出现,5~6天高峰,中等程度。
4.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前者又称母乳喂养性黄疸,认为与母乳喂养量不足有关,摄入少使肠蠕动减少,胎粪排出延迟而致肠肝循环增加。后者可能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高有关,使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水解后重吸收,增加肠肝循环。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于生后3~4天出现黄疸,5~7天达高峰,2~3周消退;迟发型于生后6~8天出现黄疸,2~3周达高峰,可迟至生后6~12周消退。母乳性黄疸的诊断需在排除了其他病理因素后才可作出。
5.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临床以阻塞性黄疸为特征,即皮肤、巩膜黄染,大便色变淡或灰白,尿色深黄,肝脾大和肝功能损害。
新生儿黄疸了,怎么治疗?
大多数生理性黄疸都不需要治疗。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就需要治疗了。
目前比较公认的黄疸治疗方法为:光照治疗和换血治疗。光照疗法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光疗通过转变胆红素产生异构体,使胆红素从脂溶性转变为水溶性,不经过肝脏的结合,经胆汁或尿排出体外。
具体方法是让宝宝脱光衣服躺在婴儿床里,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这种方法通常可以缓解黄疸,因为紫外光能把胆红素转变成一种更容易通过宝宝的尿液排出体外的东西。
还有一种治疗方法就是将你的宝宝用光纤毯(毯式黄疸治疗仪)包裹起来。新生儿黄疸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蓝光照射,安全性很好,部分婴儿可能出现皮疹和腹泻等副作用,停止照射后即消失。照光时注意保护眼睛。
光照疗法通常十分有效,但如果宝宝的黄疸比较严重,或者经过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宝宝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
换血治疗用血型匹配的、胆红素水平正常的血液去置换新生儿全身的血液,以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这种方法操作起来相对复杂,不良反应也会比较多。儿科医生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采用换血治疗的。
常见黄疸治疗误区
1、新生儿黄疸不用治,多晒太阳就可以
晒太阳能帮孩子退黄,但小面积的暴露效果很有限,大面积的暴露孩子无法保暖,所以一般不建议通过晒太阳来给孩子退黄。广西有位新生儿黄疸很高,医院建议照蓝光,但其家长认为“晒晒太阳就好了”,强烈要求出院,后来孩子出现“蚕豆病”险些丧命,最终进行了换血治疗才得以痊愈。
2、多喝白开水/葡萄糖去可以去黄疸
美国儿科医学会表示:明确反对给黄疸婴儿喂水、糖水或者任何非奶类液体。因为多喝水不仅不能降低肠道胆红素排泄速度,反而会加重黄疸。因为消化道充满葡萄糖的婴儿会没有胃口吃奶,吃奶次数和量都会降低,从而影响胆红素的排泄。除此之外,鸡蛋清按摩腰臀、指尖放血、洗中草药水同样是不靠谱的土办法。
3、用茵栀黄去黄疸
不建议给新生儿吃茵栀黄制剂。年,就已经明确说明不许用茵栀黄注射液。年8月21日,药监局出台一份新的公告要求谨慎使用茵栀黄口服制剂。因为茵栀黄退黄的效果其实主要是依靠“腹泻”这个不良反应产生的。
4、母乳性黄疸需要断母乳
母乳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7~11天左右出现。这种情况在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中很常见,而且通常没有危害。不过,如果宝宝的胆红素水平太高,建议你还是暂停哺乳3~5天,使宝宝的胆红素水平降下来。这段时间,你可以用吸乳器吸出乳汁,以保持乳汁的分泌量。等宝宝的胆红素水平降下来后,继续给宝宝喂奶了。
什么情况下需要送医治疗黄疸?
大部分新生宝宝都有黄疸,一般是轻微的黄痘,一段时间后就会消失,也不会引起什么问题(新生儿黄疸)。在比较罕见的情况下,当胆红素生成得过快,或者当肝脏反应过慢的时候,胆红素的水平就可能上升到比较危险的程度(病理性黄疸),需要果断转新生儿科住院治疗。
早产宝宝黄疸较高。
宝宝在出生后第一天及第二天的胆红素水平偏高(新闻中的新生宝宝的情况)。
宝宝在短期内(如一两天之内)胆红素含量上升很快,宝宝很快从面部黄色变成全身黄色。
出生后的24小时内,黄疸持久不退、或者消退后又再出现、或者黄疸加重。
母亲是O型血,父亲是A型、B型或AB型血;母亲是Rh阴性血,宝宝是Rh阳性血,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宝宝手心及脚底心的皮肤呈黄色。
宝宝黄疸为暗黄色,大便颜色偏浅或白陶土色。
如果胆红素水平是在出生后的三、四天缓慢上升,那么宝宝很可能是正常的生理性黄疸,通常是无害的。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