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婴儿黄疸指数
肝细胞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预防
新生儿黄疸护理
新生儿黄疸治疗
新生儿黄疸用药

关于新生儿黄疸,这篇文章有你想知道的一切

导语

新降生的小生命会给家庭带来欢乐,也会带来很多困惑,最具有代表性的要属新生儿黄疸了。

遗憾的是,网上并没有过多的客观详实的信息,国内医生对于新生儿黄疸的认识也与国外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为了回答赴美生子家庭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疑惑,刘桑向中美日三国的医生了解了大量的信息,并查阅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后完成了本文。相信这篇文章应该是你能接触到的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最客观的文章了。

本期内容:

为何新生儿易发黄疸?

对于黄疸的全新分类和判断标准

病理性黄疸有哪几种?

怎样治疗新生儿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什么?一定要断奶吗?

?为何新生儿易发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所有孩子必须经历的,谁也绕不掉。我们需要根据程度的不同和产生时期的不同来判断是否需要治疗。

至于判断标准,待会详细说明。

那么,为什么新生儿会发生黄疸呢?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黄疸。

黄疸是体内胆红素引发皮肤和白眼球变黄的现象。胆红素一般被认为是由于红血球中的血红素遭到破坏时产生的物质。血红素被破坏后首先产生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不溶于水,具毒性。间接胆红素进入肝脏后被分解,变成可溶于水的直接胆红素后形成胆汁进入肠管,直接胆红素不具毒性

如果是健康的成年人,绝大部分胆红素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

身体无法正常排泄胆红素,导致胆红素在体内堆积,便会形成黄疸。

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营养的吸收和排泄都是通过妈妈的血液完成的。胆红素的处理也不例外,母体会慢慢帮助胎儿代谢掉大部分的胆红素。

另外,羊水中的含氧量远远低于正常环境,为了将更多的氧气带进体内,胎儿体内的血红细胞中的血红素含量很高,这是因为,血红素可以提高氧气的体内利用效率。

小生命出生后,身体会发生以下两个巨大的变化。

01

与母体完全隔断

从出生的那一瞬间起,婴儿的所有代谢、氧气供给以及养分吸收都不能依靠母体,而要靠自己完成,胆红素的排泄也不例外。可是,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还不成熟,并不具备完全代谢胆红素的能力。

02

血红素变得不再重要

前文有说到,胎儿在母体内时,氧气稀薄,为提高氧的搬运效率,胎儿血液中血红素水平相当高。婴儿出生后,外界环境与子宫内大不相同,氧气充足,血红素不再被需要,多余的血红素瞬间被破坏消失。这种血红素的大量被破坏直接导致婴儿体内胆红素的大量生成。

胆红素生成水平瞬间飙升,代谢能力却急剧下降,这种变化使得几乎所有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后出现黄疸现象。

关于黄疸的全新分类和标准

这里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黄疸的分类提出了新的看法,即放弃之前的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粗略的分类方式,而使用需要治疗的黄疸和无需治疗的黄疸两种常人易于理解的分类方式。

既然所有的新生儿都会发生黄疸,那么需要治疗的黄疸和无需治疗的黄疸的区别在哪呢?

胆红素值和黄疸发生时期是两个可靠的判断标准。

一般认为:正常的新生儿的胆红素值约为1mg/dl,2?3天后开始出现肉眼可辨的黄疸(胆红素値约为8mg/dl以上),4?5天后黄疸达到高峰,胆红素值约为12mg/dl左右,7?10天开始黄疸逐渐消失。

以上仅为参考值,新生儿黄疸受到体重等多种因素干扰,并不是说超过上述数值就一定需要治疗,我们需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综合分析。一般来说,只要宝宝大声的哭,大口的喝奶,正常排泄,问题都不是很大。当胆红素值大幅超过正常范围时,需要立刻检查治疗。

以上为日本神户大学小儿科给出的新生儿黄疸的光疗和输血疗法的标准。

读到这里,有的爸爸妈妈会说

“什么叫需要治疗的和不需治疗的,说的那么复杂,不就是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嘛”

错!

长久以来,大多数人认为,生理性黄疸无需治疗,病理性黄疸才需治疗。这是大错特错的。

前面说了,因为新生儿体内血红素大量被破坏导致胆红素飙升,加上肝脏发育不成熟导致代谢胆红素能力不足造成的黄疸是每个新生儿都要经历的,称之为生理性黄疸。不是说胆红素超标就是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也可能高于标准值,大多是情况,即使不接受任何治疗,随着排泄物的增加和宝宝肝脏的发育,黄疸也会渐渐消失。

由血液或肝脏异常导致的黄疸才称之为病理性黄疸,需要接受相应治疗。

既然生理性黄疸会自行消失,超出标准值我们为什么还要接受光照治疗呢?

光照治疗的另一个意义在于排除病理性黄疸!

当新生儿胆红素值超标,接受光照治疗后黄疸消失,并且没有出现复发,基本可以判定为生理性黄疸。反之,光照治疗失败,就要考虑血液、肝脏、胆道闭锁等病理性黄疸了。

考虑到病理性黄疸的概率并不高,其实绝大多是接受光疗的宝宝也都是生理性黄疸。

看明白了吗?生理性黄疸无需治疗,病理性黄疸才需治疗,这句话几乎是本世纪最大的谎言。

所以,生理性和病理性其实是相当专业的医学术语,对一般人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甚至连一些医生都没有搞明白,动辄说出

“你家孩子黄疸超标,是病理性,需要光疗”

等有失专业水准的发言。

拜托,哪有那么多病理性黄疸?

基于此,刘桑使用了需要治疗的黄疸和无需治疗的黄疸这种接地气的说法(刘桑首次发明并使用,版权所有)

?病理性黄疸有哪几种?

病理性黄疸主要分肝前性、肝性、肝后性三类。

01

肝前性黄疸(多由血液疾患造成)

血型不匹配

血型不匹配是指,在怀孕时或者分娩时,妈妈的血液和宝宝的血液在宝宝体内发生混合的现象。

两种不同的血液型各带不同抗体并互相攻击,引起溶血,进而诱发胆红素高值。

血液型不匹配又分为ABO型和Rh型。这两种不匹配都会引起溶血,其中Rh型往往形成重症,需格外注意。

多血症

多血症也是新生儿的常见血液疾病。主要是因为母体血液大量流入婴儿体内,或者双胞胎的一方的血液流向另一方而造成的。子宫内氧气水平过低和妊娠期糖尿病也是多血症的诱因。

前文说过,新生儿的血红素水平高,多余的血红素大量被破坏导致胆红素大量生成。那么多血症的新生儿的血红素水平更加高,因而也会产生更多的胆红素。

02

肝性黄疸(多由肝脏功能异常造成)

肝性黄疸顾名思义,新生儿无血液疾患,间接胆红素顺利进入肝脏后因为肝功能异常,导致无法代谢胆红素,引发黄疸。

新生儿肝炎

多是原因不明的肝炎,肝脏内胆汁淤积,诱发黄疸。这种黄疸往往会持续一个月到半年,其症状为,大便呈灰白色,尿液呈浓黄色。

大部分新生儿肝炎诱发的黄疸会在6个月以内消失,肝功能也会在1岁左右恢复正常只有极少数会留下后遗症。

半乳糖血症

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发病概率约为5万分之一,很医院,临床经验少,甚至无法正确诊断这种疾病。

半乳糖血症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糖分代谢异常,导致母乳或乳制品的半乳糖成分体内堆积。其症状表现为:黄疸、低血糖、呕吐、拉肚子、痉挛等。

半乳糖血症的治疗法主要是用大豆制品代替乳制品。只要采用合理的治疗,半乳糖血症的宝宝大多可以正常发育。

03

肝后性黄疸(胆管闭锁)

肝后性黄疸的主要成因为先天性胆道闭锁,间接胆红素进入肝脏后可以被代谢为直接胆红素,但是由于胆道堵塞致使胆汁无法排出。其症状表现为灰白便、浓黄尿。

先天性胆道闭锁需要尽快治疗。一般来说,生后60天内进行手术治疗是必要的。如不及时治疗,胆汁长期淤积会引发肝硬化和肝功不全,到时候就只能靠肝移植来治疗了。

?怎样治疗新生儿黄疸

过高的胆红素水平有可能侵害新生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智力障碍,听觉障碍等,严重的还会诱发肺部、消化系统出血导致死亡。当胆红素值过高时需要及时治疗。

01

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为目前最多采用的治疗方法。这是因为胆红素遇蓝光分解,可溶于水,易被排泄出体外。

医院的专用光疗箱,还是蓝光毯,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的胆红素排泄量一般会在数小时到1天之内快速增加。胆汁内大量的胆红素被排泄也会导致新生儿出现拉肚子,粪便变绿等症状。不过放心,光照疗法并不会产生重大的副作用,妈妈们可以安心地让宝宝接受光照治疗。

我们常常听说晒太阳有助于新生儿黄疸的缓解。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晒太阳当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黄疸,可是它代替不了光照治疗。

对于需要治疗的黄疸,必须接受光照治疗,而不是晒太阳。不需要接受治疗的黄疸,胆红素随粪便即可排泄,不必采用晒太阳等特殊措施。

并且晒太阳极容易导致宝宝脱水、灼伤,副作用很大,有些得不偿失。刘桑的建议是:大红素超标就接受治疗,不超标则无需理会。

如果一定要晒太阳,注意使用遮光帘等避免阳光直射,并注意补充进食以防止脱水。

01

输血疗法

光照治疗失败不起作用时,可以尝试输血疗法。

输血疗法是在排出婴儿体内血液的同时,输入新鲜血液的治疗方法。

与光照疗法相比,交换输血疗法需要高度的技术,并伴有感染、过敏、抗体反应的副作用。如果妈妈选择这种疗法,需要像主治医生详细询问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输血疗法主要应用于以下情况的黄疸::

胆红素极端高值

血液疾患

胆红素异常的早期发现很重要。只要及时接受治疗,黄疸并不会留下任何的后遗症。

?母乳性黄疸是什么?一定要断奶吗?

一些新手妈妈会发现,自己的宝宝没有任何异常,能吃能睡能哭,就是黄疸迟迟不消退。其原因很可能是母乳性黄疸!

为什么全母乳喂养的宝宝易发生黄疸长期化呢?

01

胡萝卜素诱发假性黄疸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这种胡萝卜素会使宝宝的皮肤看上去发黄,这和我们平常橘子吃多了脸上手上变黄是一个道理,是由于进食大量含有胡萝卜素的食物导致胡萝卜素血症的一种症状。胡萝卜素血症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恐怖,其实无需任何治疗。

新生儿的这种皮肤变黄是由于胡萝卜素引起的,与胆红素没有任何关系。

02

进食过少导致排泄量少

母乳喂养的另一个问题在于,你无法直观地判断到底给宝宝喂了多少。

前文说到,胆红素主要靠排泄物排出体外,喂得少自然排泄的少,导致胆红素无法顺利排出。

日本的妈妈习惯于在喂奶前后对宝宝进行称重,以此来判断喂奶量。我们大多数妈妈做不到如此严谨,那么每天8到12次的喂奶是必须要达到的。

一句话,多吃多排泄才是王道。

03

母乳荷尔蒙影响肝脏代谢

有研究表明,母乳中的女性荷尔蒙和脂肪成分有可能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使黄疸长期化。

那么,母乳性黄疸需要断奶吗?国内医生对于母乳性黄疸的一般建议是短期断奶。我在百度搜索了一下,建议断奶的医生还真不少。

母乳性黄疸导致的胆红素值偏高,最长会持续三个月,这是完全不需要理会的。反之,如果胆红素值严重超标,那就要考虑病理性黄疸了,母乳可没那么大的破坏力。

其次,前文提到,具有毒性并可能侵害神经系统的是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母乳喂养时,不管是喂养量少导致排泄量少还是荷尔蒙影响代谢,都不会对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值造成太大影响。

基于以上两点,母乳性黄疸一般是无需断奶的。请相信宝宝的能力,随着进食量的加大和肝功能的完善,母乳性黄疸会自行消失。

为何国内医生普遍要求母乳性黄疸短期断奶呢?我与美国的儿科医生讨论后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最初提出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应短期断奶,是基于排除病理性黄疸的目的的。如果断奶后胆红素值没有显著下降,初步怀疑非母乳性黄疸,而是病理性黄疸,须进一步检查。

这种理念传到国内,很多不求甚解的医生简单粗暴地理解成了母乳性黄疸必须断奶。

其实母乳性黄疸是否需要断奶是有条件的,只有当宝宝出现体重增长困难,嗜睡,肌肉抖动痉挛、胆红素异常高值等情况才考虑断奶。

所以,医生有时候也是不靠谱的,万事不可人云亦云。如果确认是母乳引发的黄疸,完全没有必要断奶。

?总结

任何新生儿都会发生黄疸,程度不同而已。任何黄疸都是由于胆红素的大量生成和无法顺利代谢排出造成的。

并不是只有病理性黄疸才需要治疗,在医院接受光疗的宝宝们大多数也都是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大多是由血液疾患,肝脏疾患,胆管闭锁造成的。

母乳性黄疸是不需要断奶的。不能只看胆红素值,要观察宝宝的变化,如果宝宝除了发黄,能睡能吃能拉,排泄物颜色正常,大多数情况都没有问题。

刘桑,游走与中美日三国之间,对美国日本的医疗体制理解、社会特点理解深刻。致力于传播正确的赴美赴日产子医疗知识,并与小伙伴在南加州尔湾经营一家小而美丽的孕产中心。

加刘桑







































去哪里治疗白癜风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upanpz.com/gxbxhh/208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