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很多医院看病,若是病情难以确认,或者怀疑是胃癌时,往往需要做胃镜检查,做完胃镜检查并取病理活检后,患者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胃镜病理检查报告结果了。因为通过结果可获知自己到底有没有发生癌变,或者有没有发生胃萎缩,还能得知胃部有没有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其实患者完全可以自己看得懂病理报告单,以对自己的病情有大致的了解。胃镜检查报告通常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胃镜所见,是医生在检查过程中通过胃镜所见的客观记录,包括食管、胃底、胃体、胃角、胃窦、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降部等消化道各部情况,如是否充血、水肿,有无溃疡、新生物等,通常按部位分别描写。如有溃疡则应描写溃疡大小、有无出血、是否可能是恶性病变等;如有新生物则应描写肿块大小、部位、累及范围、质地、是否容易出血、有无造成胃腔狭窄等。第二部分为胃镜诊断,通常写在报告的最后。
专家介绍,目前胃镜报告单上通常包括5种形态学变量分级,直白说就是包括5个项目,分别是幽门螺杆菌,在胃镜诊断中加上Hp(+)或Hp(-),前者表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者表示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和肠化,均分成无、轻度、中度和重度4级,临床上一般用0(-)、+、++、+++表示,分别代表严重程度。
如以项目中“萎缩”为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影响固有膜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中度3级,报告单上可显示为萎缩(-)、萎缩(+)、萎缩(++)、萎缩(+++),其分别表示萎缩性胃炎的程度分级。
其他项目也都是如此,“+”越多就代表病情越严重,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肠化等指标均可显示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当然报告结果需要由医生来解读,自己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便可。
常见的诊断有食管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萎缩性、糜烂型、出血型等)、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食管癌等等。
如检查结果为食管炎、胃炎、胆汁反流等,可以根据有否不适,决定是否找医师看病;如果胃镜检查时同时进行了活检(即从胃内取几块标本放到显微镜下检查),可以等病理报告出来之后再找医师看病;如检查结果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食管溃疡,则需要在检查当天或次日就诊。医师可以根据上述诊断给予及时的治疗。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胃溃疡病人,尤其是胃部大溃疡、胃体上部溃疡、溃疡周围部分隆起、溃疡质地硬易出血、溃疡性质不能肯定(报告上常写性质待定)等病人,治疗后随访非常必要的;如检查结果为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可以在等待病理报告期间去胸外科、普外科就诊。
胃镜检查后的病理报告
胃镜的病理报告通常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收到的组织标本位置和数量。第二部分为显微镜下组织细胞形态、分布描述,如胃窦部、胃体部粘膜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增生等。第三部分为病理诊断,如食管鳞癌等。
病理报告之间的矛盾
胃镜诊断慢性胃炎,病理诊断慢性胃炎的轻、中、重程度,是否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是否存在萎缩,程度如何。通常胃镜报告与病理报告结果是相互吻合、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然而,有时会碰到两者不符合或矛盾的时候。如胃镜检查医生报告胃癌,病理报告上却是慢性胃炎;或者胃镜报告慢性胃炎,病理报告是胃癌。该信谁呢?
第一种情况,问题出在标本上。胃镜医生看到病灶,但所取标本却没有癌细胞,另一方面与病灶本身坏死程度也有关。因此,胃镜检查时,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多取标本,病人应该予以配合。处理办法也很简单,如果胃镜医生的诊断很肯定,即使病理上未发现癌细胞,手术治疗仍是首选,否则应尽快重复胃镜检查,并尽量多取活检重复组织病理学检查。
第二种情况的原因通常是胃癌处于早期,肉眼上无法将其与慢性胃炎区别开来,或者胃癌呈浸润型生长,胃癌细胞弥漫在胃壁内层而不向胃腔内突出,胃镜下看不到。
这两种病人的临床情况往往不同,前一种,情况良好,临床症状少,后一种,症状明显,贫血、消瘦等体征突出。进行X线胃肠钡餐摄片检查了解胃的蠕动情况也能对两种情况进行区别,而且X线摄片对估计和选择手术切除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推荐阅读:
男子患胃癌术后5年未复发,医生认为已经痊愈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胃癌术后需要重点监测哪些肿瘤标志物?
一位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传奇经历
98%的胃癌患者都会问的5个问题
医生临终感言告诉你,手术后化疗到底什么感受
胃癌康复圈是“觅健APP“旗下垂直于胃癌领域的老牌白癜风专家会诊治白癫风医院哪家好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