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病理性黄疸需要干预呢?——对孩子有脑功能及听力有潜在损伤的、较重程度以上黄疸以及感染、溶血等原因引起的黄疸需要及时干预。
胆红素分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因起初检测方法命名,规范名称是未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2种,2者共同组成总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又因有无跟其他化学分子结合有细分,其中游离胆红素在血液中孤身存在;因为它是脂溶性的,而人类细胞膜是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容易结合脂溶性分子—游离胆红素。在脑部,游离胆红素易于沉积在基底节(人类大脑次级中枢,在低等哺乳动物是高级中枢)尤其是苍白球处造成毒性损伤脑神经、脑细胞,产生“核黄疸”(也称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孩子易于形成脑瘫、耳聋,出现大运动发育落后甚至肢体肌肉支配异常出现手足徐动影响活动;智力可能不受明显影响。
病理性黄疸干预措施根据病因做相应处理(见病因篇)。
常见干预方法有——增加喂养,增加排泄,照太阳光,口服益生菌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请自行检索文章给自己科普),照射蓝光使胆红素结构变化容易通过小便排泄。感染性黄疸经抗感染干预可解除病因。溶血性的黄疸需要阻断或者抑制溶血。
茵陈、茵栀黄等中药有退黄效果,对部分患儿有效、部分无效,服用后有些孩子大便明显增多甚至出现腹泻,近年来不被推荐使用。
闫果林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