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转凉,不少婴幼儿因受凉、免疫力下降,出现了呕吐、拉肚子等症状,吃了消炎药也不管用,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们可不能大意,这可能是不小心染上了秋季腹泻。在这里,小编将带你了解一下秋季腹泻的防控知识。
什么是秋季腹泻?秋季腹泻是又称轮状病毒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因在秋冬季节高发,故名秋季腹泻。在造成宝宝腹泻的各类病毒、细菌中,肠道轮状病毒是最为常见的病原,易致6~24个月的宝宝发病,4岁以上者少见。轮状病毒感染与小肠连结的肠黏膜细胞,产生的肠毒素会引起肠胃炎,导致严重的腹泻,如救治不及时,有时候甚至会因为脱水而导致死亡。
秋季腹泻是怎么传播的?由轮状病毒感染引发的秋季腹泻有两个传播途径:一是由粪到口,即直接或间接接触患儿粪便后,将病毒由食物带入口中;二是空气传播,即患儿粪便中的病毒扩散到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正在使用纸尿裤的秋季腹泻患儿,家长处理其粪便时最好戴口罩,将纸尿裤包裹好,丢进密闭的垃圾桶,不要让其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有什么临床特点?1.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数患儿还会发热(常见于病程初期),一般为低热,很少高热。
2.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大便,带少许粘液,无腥臭味。
3.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不超过3天。
4.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5.病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5-7天,营养不良、佝偻病和体弱多病者,腹泻的时间可能更长;如及时治疗后大多数较快治愈,极少数可合并严重电解质紊乱、脑炎、肠套叠和病毒性心肌炎而危及生命。
如何治疗和护理?如果宝宝患上“秋季腹泻”,防脱水是第一要务。治疗一般以饮食疗法和液体疗法等对症治疗为主;切忌乱用抗生素治疗,以防引起不良后果。
1.腹泻次数多的小儿,可适当饮用温开水,最好是口服补液盐溶液,建议每一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直到腹泻停止,以维持宝宝体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腹泻时应避免喂食过饱,以减轻肠道负担,补充有营养、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出现剧烈呕吐,需要禁食4~6小时后逐渐增加喂食。
3.腹泻后注重臀部清洁,可用温水清洗宝宝小屁屁,涂些清爽的油脂类护臀膏,防止出现“红屁屁”。
4.在护理腹泻宝宝前后应勤洗手,以防发生交叉感染。同时,宝宝的衣物、玩具等也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5.如果孩子出现反复呕吐、腹泻超过2天仍未好转、尿量减少明显,精神不佳、发烧不退等症状时,家医院就诊。
如何预防?由于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婴幼儿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进行预防:
1.提倡母乳喂养。由于母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有助于增强婴幼儿胃肠道的免疫能力。
2.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3.合理喂养,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4.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5.多组织孩子参加户外体格锻炼,增强体质。
6.少带宝宝到病患集中的医务场所和公共场所,尽量不接触患有腹泻的婴幼儿。
7.不滥用广谱抗生素,防止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8.接种轮状病毒疫苗。6个月~3岁的宝宝,每年接种1剂次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
供稿:东湖区疾控中心
文编:米粒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