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是一个让很多家长一头雾水的名词。母乳性黄疸是不是不能喂母乳?母乳性黄疸有没有危害?是不是只要停3天母乳后黄疸减轻了,就可以诊断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能不能通过化验母乳来确认?母乳性黄疸能不能打疫苗?这些都是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说。
母乳性黄疸小知识
母乳性黄疸和母乳喂养性黄疸
首先要说明的是,与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可以分为两类,即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虽然这两种类型有时会被笼统称为“母乳性黄疸”,但二者的发生时间、发生机制都不同,处理方法也不相同。
母乳喂养性黄疸大多出现于生后1周内,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生后早期喂养不足,导致新生儿肠蠕动不足、胎便排出不及时,从而造成胆红素排出延迟和重吸收增加。由于发生时间与生理性黄疸重合,因此这种类型的黄疸往往不会被单独区分诊断。
应对母乳喂养性黄疸,最关键的办法就是增加喂养量,一方面让新生儿多吸吮以刺激母乳分泌,另一方面要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哺乳姿势,提高母乳喂养效率。如果妈妈因为某些医学原因暂时不能母乳喂养,也要及时添加配方奶以保证摄入足够的奶量。当然了,如果胆红素达到干预标准,也一样需要及时光疗。
真正意义上的“母乳性黄疸”指的是第二种类型,一般在生后1-2周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绝大多数胆红素数值不会特别高,但是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有的甚至要到生后2-3个月才能完全消退。虽然停母乳2-3天可以观察到明显的黄疸减轻,但具体的发生机制还不明确。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可能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干扰胆红素代谢有关,但这一点也并未完全证实。
母乳性黄疸的诊断
由于发生机制不明确,所以母乳性黄疸目前并没有确诊的方法,只能由医生通过综合分析孩子的日龄、胆红素的数值、黄疸出现的时间和变化的规律、孩子的精神吃奶大小便等一般状况以及母亲孕期和孩子新生儿期的疾病情况等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因此,母乳性黄疸其实是一个临床诊断,是临床医生经过分析排除了其它疾病之后所做的一个可能性的判断。
看到这里一定会有家长会问,不是说母乳性黄疸停3天母乳就会下降吗,那只要停母乳观察会不会下降,不就可以诊断了吗?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不建议在没有经过任何临床分析的情况下就“一刀切”式地停母乳。
前面讲了,母乳性黄疸是一个排除性的诊断,如果医生详细了解了病史并检查了孩子,认为一切都好,患有其它疾病的可能性很小,那么就可以高度怀疑是母乳性黄疸。这个时候如果胆红素的数值也没有高到需要干预的程度,那么我们完全可以不做任何处理继续观察,不一定非要当时就“确诊”。
之所以不建议一律停母乳,是因为这样做不利于大家坚持母乳喂养,有的妈妈停母乳3天后母乳量就会变得很少,也有的妈妈突然停母乳之后引起乳腺炎;有的孩子突然更换配方奶后肠道不适应出现腹泻或者便秘,还有的孩子用奶瓶喂养后造成乳头混淆不愿意再吃母乳。因此,如果黄疸本身不严重,没必要付出这些代价。
当然了,如果医生判断母乳性黄疸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妈妈还是不放心,为这个问题很焦虑,那么尝试停3天母乳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3天后胆红素明显下降了,那就进一步确认了母乳性黄疸的诊断。但是,这样做的前提也是要先让医生检查过,因为少数情况下,孩子的黄疸可能会由母乳和其它疾病两种因素共同导致,如果自行停母乳,黄疸也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减轻,这时候如果掉以轻心,反而容易延误另一种疾病的诊治。
母乳性黄疸的治疗
母乳性黄疸绝大多数时候是安全的,但也并非绝对,国外曾有文献报道过母乳性黄疸引起胆红素脑病的个案,国内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方面的病例报道。但是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建议胆红素过高时进行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对母乳性黄疸的治疗建议是,血清总胆红素TSB>μmol/L(15mg/dl)时可暂停母乳3天,改人工喂养,TSBumol/L(20mg/dl)时则加用光疗。
有的孩子停3天母乳后胆红素明显下降,但是恢复母乳后又会上升,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不需要太过担心。而且反弹后的胆红素往往会比停母乳之前要低一些,所以一般也不需要再次停母乳。随着孩子的肝脏功能逐渐发育成熟,黄疸最终还是会退掉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波动,但总体来看是波动向下的趋势。
母乳性黄疸能否打疫苗?
事实上,对于母乳性黄疸的孩子来说,只要一般情况好,没有其它严重的并发症,是不影响预防接种的。但是目前大多数社区的疫苗接种点都对胆红素数值有严格的要求,超过一定数值就不给接种。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社区负责接种疫苗的人员并非专业新生儿科医生,无法准确判断孩子的黄疸是不是母乳性、有没有严重合并症;另一方面,前面讲过,黄疸在下降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波动,如果恰好在接种完疫苗之后出现了黄疸加重,那就很有可能被认为与疫苗相关,因此接种人员也会倾向于等黄疸消退后再给接种。
那么,如果孩子经过儿科医生检查,考虑母乳性黄疸,一般情况都很好,只有胆红素高于社区要求的指标,该怎么办呢?在这里给大家几个建议。
首先,最好的办法是尽量跟接种人员沟通,让他们了解孩子的情况以及儿科医生的诊断,同时告诉他们你已经具备足够的相关知识,也清楚黄疸有可能会暂时加重,不会归罪于疫苗。沟通的过程一定要温和、理性,避免情绪激动,否则会起到反作用。
其次,如果沟通无效,暂时推迟一段时间接种也是可以考虑的。受黄疸影响最多的就是乙肝疫苗第二剂,从预防接种的原理来讲,两剂疫苗之间不小于最小时间间隔即可。也就是说,乙肝疫苗第二剂和第一剂之间的间隔只要不小于4周就可以,推迟一段时间并不会影响接种效果。当然,推迟接种疫苗会推迟疫苗保护作用起效时间,所以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应该尽快完成接种。
最后,如果沟通无效又不愿意推迟接种,那也可以考虑暂停母乳3天,这是无奈之举。需要注意的是,停母乳期间妈妈也要每天把奶吸出来,尽量避免奶量减少。
写在后面的话
理论上讲,对于母乳性黄疸来说,在光疗标准以下都是安全的,因此虽然国内的专家共识给出了停母乳的标准,但其实这只是一个建议而非强制要求,如果妈妈内心比较强大,其实是可以选择不停的,只是这个时候要做到更密切地监测,万一继续上升到达光疗标准,那就要直接去光疗了;另外,妈妈也需要做好心理准备,有的孩子可能会始终达不到光疗标准,但是也很长时间不下降,这种情况往往退黄需要的时间就会更长,需要更多的耐心。
在线咨询车宁医生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