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婴儿黄疸指数
肝细胞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预防
新生儿黄疸护理
新生儿黄疸治疗
新生儿黄疸用药

美国在称霸路上何以避开修昔底德陷阱中

求治白癜风偏方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0515/4173932.html

*本文节选自安邦智库(ANBOUND)「战略观察」总第期《美国在称霸路上何以避开修昔底德陷阱?》,-12-29;了解完整版,我们欢迎您拨电-(工作日早10点至晚6点)

二战后,美国毫无疑问地取代英国从而成为全球霸主,但是美英之间却没有发生争霸战争——虽然英国交出霸主之位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美国避开了修昔底德陷阱。而美国之所以能无异议地成为全球霸主,且能避开修昔底德陷阱,这与其自建国时起就提出的孤立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文接上回,上期咱们主要介绍了美国孤立主义产生的政治背景,本期咱们来了解一下美国建国初期因孤立主义影响而一波三折的领土扩张与殖民扩张过程。

美国一波三折的领土与殖民扩张

美国向全球扩张并走向世界霸主地位的过程是从领土扩张开始的。建国后不久的年,美国就以万美元从拿破仑手里购得路易斯安娜。拿破仑之所以会出售这片广阔的土地,一方面是急需资金支持其在欧洲进行战争,另一方面是他认为进入这片领土可使美国的地位永远屹立不倒,这样就“为英国创造了一个迟早会挫其锋芒的海上对手”。但是,拿破仑恐怕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英美关系在这个世纪结束时会变的紧密起来;而且,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确实转让给了美国,但却不是经由英美之间的战争实现的。

在购得路易斯安那后,美国继续通过武装侵略、购买等手段扩张领土,但是因为美国国内一直存在着各种对立的观点、不同的利益群体,扩张过程有时会出现一波三折,有的甚至未能成功。

19世纪,西班牙在拉美的诸多殖民地已通过武装斗争获得独立,并建立共和国。在欧洲结束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列强担心拉美殖民地的独立会影响到自己的殖民统治,因此准备联合起来,帮助西班牙恢复其殖民帝国。此时在美国当政的是想要增强对北美大陆的控制并提升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的门罗,他宣布,美国将把欧洲国家“将其制度扩张到这个半球的任何部分”的任何努力,当成是“对我们的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他还将欧洲干预西半球事务的任何企图界定为一种事实上针对美国的战争行为,但他同时承诺,美国将远离欧洲事务。这也就是后来所称的“门罗主义”。但实际上,门罗主义出台时,美国的力量还不足以与欧洲列强相对抗,所以此后的三四十年间,美国实际上并无力援引门罗主义阻挠欧洲列强在拉美的活动,于是美国“外交舞台一片沉寂”。尽管如此,美国仍力图利用各种机会从新独立的拉美国家手里抢夺领土。

30年代,原属墨西哥的德克萨斯地区的居民与墨西哥政府发生矛盾,移居在当地的美国人希望该地区能并入美国,这导致该地区与墨西哥政府的战争。年,墨西哥政府战败,该地区得以独立,建立了德克萨斯共和国,并邀请美国兼并德克萨斯。但是,因为反对美国获取这样一块巨大的可能蓄奴的领土,曾当选总统、后又当选众议员的约翰·昆西·亚当斯阻挠这一议程。为了避免国家陷入争论,国会拒绝批准兼并条约。年,德克萨斯再一次向美国发出兼并的请求,仍因同样的原因被当时的国务卿韦伯斯特拒绝。直到韦伯斯特辞职后,支持蓄奴制度的继任国务卿厄普舒尔才重启这一进程。后美国与德克萨斯签订兼并条约,但支持与反对蓄奴制度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所以,参议院还是没有批准兼并条约。直到年,力主兼并德克萨斯的詹姆斯·K.波尔克当选总统,这才推动兼并最终完成。波尔克后来还通过武装侵略和强行购买从墨西哥手里夺取了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

这种因观点对立与权力斗争而使领土扩张失败的情况非孤例。年,国务卿西华德通过谈判达成了购买部分丹麦属西印度群岛,以及在圣多明各获得一个基地的条约,也未获国会批准。年,圣多明各的统治者又提议并入美国,又为当时的国务卿汉密尔顿·费什所拒。再后来格兰特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兼并圣多明各,也因国内政治斗争而为参议院以28票对28票的结果所否决。

国在领土扩张过程中出现诸多波折,并不完全是因其实力不足。实际上,美国在建国前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就已有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明显的成就。独立战争前,殖民地国民生产总值就相当于英国(不包括爱尔兰)国民生产总值的1/3强,其木材业、酿酒业、制铁业、纺织业已经可以与英国一比高下。建国后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很快,-年间,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为3.9%,同期英国的这一数据是2.2%。

19世纪80年代,美国的工业革命便告完成。数据显示,年时,英国、法国、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是美国的1.42倍、1.43倍和0.69倍,年时已下降为0.97倍、0.73倍和0.45倍,年时仅分别为0.67倍、0.44倍和0.33倍,到年时进一步下降,分别为0.41倍、0.28倍和0.28倍。可以看出,19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经济力量就已超过当时的全球霸主英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到一战前,美国的GDP已超过英国、德国和法国的总和。

但在年内战结束后,参议院仍专注于内政,因而否决了一些扩张领土的计划。美国内战结束后长期仅维持不足人的小规模陆军,海军也很弱。直至年,美国陆军在世界只是排第14位,次于保加利亚;海军实力还不如意大利,虽然美国的工业力量是意大利的13倍。当时的美国不出席国际会议,只被当作二流国家看待。

随着国力的增强,美国国内要求扩张军力、走向世界的声音也大了起来。年,在海军部长本杰明·F.特蕾西的强烈要求下,国会通过决议建立一支现代化海军。当三艘现代战列舰还在建造之时,特蕾西就高兴地宣布:“就像太阳一定升起一样,我们一定会统治海洋!”到年,美国海军在全球排名第七位,年升至第五位,年再升到第二位。同时,美国也开始扩建陆军。年后,陆军人数由不足3万人增加到10万人。凭借这支逐渐强大起来的军队,美国进一步在拉美和亚洲进行扩张。

年,美国不顾英国的反对,强行介入长期拖延的委内瑞拉与英属圭亚那边界问题。委内瑞拉与美国都支持通过仲裁解决这一问题,但英国反对。美国援引门罗主义,宣扬美国在整个西半球的突出地位。克利夫兰总统要求国会给予决定二者边界并予以强制执行的授权,这使美国与英国面临发生武装冲突的风险。而英国当时正越来越担忧德国的崛起,且面临与布尔人共和国在南非开战的问题,因此最终被迫同意仲裁。克利夫兰通过这一事件警告欧洲列强,在进行殖民地争夺方面,西半球禁入。这一事件同时也显示出英国在从美洲撤退,这进一步确立了美国在美洲的优势地位。英国此后还频频对美国主动妥协,可以说,这是其在为以后与德国发生冲突时争取美国的支持创造条件。

几乎就在同时,古巴爆发了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起义。美国在调停未果的情况下,于年对西班牙发动战争。战争在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圣地亚哥、波多黎各和菲律宾等地同时进行,美国取得了所有战争的胜利。年12月签署的《巴黎条约》要求西班牙放弃对古巴声称拥有的权利,割让波多黎各和关岛给美国,并以万美元的价格出售菲律宾。最后,古巴成为美国的保护国,波多黎各、菲律宾成为美国的殖民地,美国由此成为一个从加勒比海几乎延伸到东亚海岸的殖民帝国。但对于美国成为一个拥有殖民地的帝国,美国国内涌起巨大争议。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警告说:“《独立宣言》将使每一个菲律宾人成为压根不服从的臣服者。”事实上,美国此后花了3年时间、牺牲了名美国士兵的生命才镇压了菲律宾人的反抗。

美国在进行扩张的同时,也试图介入全球事务,以此争取美国的利益。-年日本与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而发生战争后,美国介入调停了日俄矛盾。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与塔夫脱总统时期,美国试图与各主要国家谈判仲裁条约,以建立新的全球秩序,但参议院因为害怕仲裁可能削弱其在对外关系中的作用而予以拒绝。这使美国未能进一步参与全球事务。

可以说,美国自建国后,就不断进行领土和贸易扩张,在其实力有所增强后,美国也加入列强中间进行殖民扩张,这是一战前美国外交政策的主导进程;但是,各种强大的不同意见的存在,不同利益群体的冲突,以及美国权力机构间的斗争,对美国的领土扩张、殖民扩张和贸易扩张,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延缓了美国的扩张进程,也延缓了美国参与全球事务的步伐。这一点在一战前后和二战前的影响尤为突出。

一战前的主要国际矛盾

与美国力量迅速增强相伴随的,是原来的世界霸主英国的相对衰落。如上文所述,到年时,美国的GDP就已超过英国,年时英国的GDP只相当于美国的67%,年时还不到美国的一半,只有41%。但是,英国当时已称霸全球一百余年,且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因此英国仍是全球的海上霸主。然而,由于美国不介入欧洲的政治事务与军事结盟,且美国的殖民扩张主要集中在拉美地区,而拉美不是英国的主要殖民地区,因此这使美国相对避开了与英国的冲突。而在欧洲大陆新崛起的德国此时正在企图寻求全球霸权,因此当时的国际主要矛盾不是老牌世界霸主英国与经济第一强国美国之间的矛盾,而是英国与欧洲第一工业强国德国的矛盾,虽然这时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工业实力德国都远不如美国。

19世纪30-40年代,德国工业革命开始启动。年打败法国而统一后的德国,已成为欧洲大陆上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这时它又开始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此后,用了约30年的时间,德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到年时,列强工业生产占世界的比重,英国为18%,德国为16%,法国为7%,美国为31%,俄国为6%,日本为1%;到年时,英国占14%,德国占16%,法国占7%,美国占35%,俄国占5%,日本占1%,德国已超过英国,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2位。在国际贸易方面,年时,英国占15%,德国占13%,美国占11%,法国占8%,德国紧随英国,是世界第二贸易大国,相对美国稍占优势。

随着经济力量增强,德国开始为国内生产在全球寻找市场、原料来源地和殖民地,到-年时,德国已经在西南非洲、东非、多哥和喀麦隆、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马歇尔群岛等地建立了殖民地。年,德皇威廉二世继位。他推行“世界政策”,向海外扩展殖民地,并希望通过建设强大的海军,掌握制海权,争霸世界。年德国外交大臣布洛公开宣称:“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到年,德国的殖民地面积已达.7万平方英里。中国的山东省也是在此期间成为了德国的势力范围。为了争夺殖民地,德国大力扩充海军备战,这与当时的殖民霸主、海军第一强国英国迎头相撞。为了对抗英国,德国利用欧洲列强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结成了同盟,随后法国、俄国与英国组成了协约国同盟,欧洲由此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远了,而此时美国离这场大战却很远,这种“远”,既体现在美国的地理位置上,也体现在美国人对战争的态度上。

了解美国孤立主义是如何影响一战、二战,美国又是怎么逐步抛弃孤立主义、投向扩张主义进而彻底成为全球霸主的内容,敬请期待《美国在称霸路上何以避开修昔底德陷阱?(下)》

推荐阅读

美国在称霸路上何以避开修昔底德陷阱?(上)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安邦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upanpz.com/xsehhhl/95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