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家里添了二宝,高兴的同时碰到麻烦事一桩,出生第二天皮测黄疸指数14.7mg/dl,出生后第三天,升高到16-17mg/dl。15mg/dl以上专科医生就会建议留院照蓝光。6年前家里大宝也是因为新生儿黄疸照蓝光晚了4天回家,所以这次宝妈不舍得留下孩子自己回家,觉得可以带孩子回家观察,加上大宝用了蓝光有不良反应,皮肤黑,胃口差,因此就签了“生死状”,拒绝蓝光治疗。
科技进步了,回家了也可以不必靠肉眼观察黄疸。租黄疸检测仪,押金块,每天使用费用为60元,连接手机app“黄疸随访”,可以自动记录观测值,描绘动态曲线,app会在数值过高时提醒你就医,也可通过app直接问诊儿科医生。
Day4:额头20.9-胸部19.6
(单位为mg/dl,所写数值为1天中多次检测中的最高值,下同)
有点慌了,比昨天的16-17明显上升了。app提醒超过了红线,要马上就医。再查了一下资料,足月儿4-5天黄疸达到高峰,所以未来两天可能会继续升高。
过高的黄疸会造成胆红素脑病,儿科医生警告过,因此笔者很紧张,查了下这个并发症的症状,虽然发生概率不高,占新生儿黄疸总数的4.8%,打算随时留意:(下图截取自百度健康医典)
同时打算明天继续升高就去照蓝光,但感觉有一点奇怪,就是高于15医生就会建议蓝光,但若家属拒绝,好像医生也不会坚持。那么问题来了,胆红素脑病的风险是随着数值上升而增加的,但究竟高到多少是一定要去照蓝光的?我查了文献,找到了荷兰诊疗规范中的这张图,它被许多论文引用,看起来很受认可:
对照自家孩子,属于低风险,21以上一定要去照蓝光了。心里有数了。我觉得国外的做法比较好,让大家有所依据,确切知道什么水平该做什么。
大家都说茵栀黄能治疗新生儿黄疸,但儿科医生经常不认可,且茵栀黄有诸如腹泻等不良反应的报道,加上笔者是中医师,就没有选用茵栀黄口服液。我选用的是经方茵陈蒿汤,天江的颗粒剂,自己配方,组成:茵陈30克焦山栀9克熟大黄6克。用药依据来自下面的临床研究:
中国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例母儿ABO血型不合例,83例服用茵陈蒿汤加味方(茵陈蒿汤加黄芩、金银花、金钱草、黄芪、党参、苎麻根、甘草;脾虚加怀山药、白术,肾虚加桑寄生、续断、杜仲,阴道流血加仙鹤草、生地炭),83例接受西医常规治疗,从孕28周期用药,疗程为4周。发现茵陈蒿汤加味方有效率更高,新生儿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徐碧红,李茂清.加减茵陈蒿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81例.中医杂志,,52(16):]
我想,母儿ABO血型不合造成的黄疸是更严重的黄疸,茵陈蒿汤有效,那新生儿黄疸病情简单些,应该也有效。
我联想到许多儿科疾病(包括新生儿的新冠)通过给母亲服药治好了,就开始给母亲服用茵陈蒿汤,希望从乳汁中给到孩子。
Day5:额头19.5-胸部21.7
两个部位的黄疸数值有升有降,咬咬牙,先不送蓝光了,再看看。开始把母亲服用的成人剂量的茵陈蒿汤取出1/10冲到奶粉中直接给孩子服用。今天太阳不错,晒了半小时,皮肤有点红,就停下来了。不知是哪个措施起效了,后来黄疸测出来不到20了,就继续观察。
Day6:额头16.8-胸部21.0
凌晨胸部数值比较高,继续母子同服茵陈蒿汤,上午再检查时不到20了。太阳很好,想着多晒一会,又怕晒伤。加上许多儿科医生对晒太阳颇有微词,比如下面截图自百度健康医典:
晒太阳到底有没有用呢?笔者查阅文献,看到美国人在尼日利亚做的一项临床研究: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医学界绝对的权威期刊,Conclusions:Filteredsunlightwasnoninferiortoconventionalphototherapyforthetreatmentofneonatalhyperbilirubinemiaanddidnotresultinanystudywithdrawalsforreasonsofsafety.结论:过滤阳光疗效不低于蓝光!
那么问题就成了:如何过滤阳光?到哪里买过滤膜?
我发现这项研究中所用的过滤膜厂家也做车膜的,灵机一动,可以用车膜过滤紫外线,同时让其他的光线尽可能多的透进来。我去楼下的汽修厂买了一张前挡风车膜,元。用晾衣夹子悬起来,自己的手试了试,过滤后的阳光明显不会把手背晒热晒痒。果然二宝这样子晒了近2个小时,皮肤也没像昨天那样发红。
Day7:额头14.3-胸部18.1
茵陈蒿汤并没给母子二人带来腹泻的不良反应。茵陈蒿汤和滤过阳光的综合作用下,也可能是自然病程缘故,今天黄疸指数下降明显。多日来心里的石头算是有点落地了。茵陈蒿汤只给母亲喝了一顿,孩子不喝。今天继续晒自制滤过阳光。
Day8:额头12.9-胸部14.8
今天的黄疸指数继续稳步下降,感觉黄疸的高峰期已过,母子均不喝茵陈蒿汤,没有阳光因此没有晒。
Day9:额头12.9-胸部12.1
母子均不喝中药,没有阳光因此没有晒。
Day10:额头10.1-胸部11.4
最后一次复测额头7.6-胸部11.2。叫顺丰快递把黄疸检测仪退了,感觉像“送”瘟神。吐槽一下,这款黄疸检测仪叫bilibaby(黄疸baby),虽然是直抒胸臆的,但建议换个吉祥点的名字。
(蓝色线为检测值,中间一次明显的下降是半夜里没测好导致的,请自行忽略;红线、黄线是警示线)
度过了这起夜给孩子测黄疸的心情焦灼的一周,我总结经验教训如下:
1、出生3天内黄疸超过15的,还是建议留院观察和照蓝光,因为最高峰(4-5天)还没到来,领回家数值蹭蹭上去,担惊受怕;
2、轻度黄疸,水平没到必须要照蓝光的程度(参考文中图示)可口服茵陈蒿汤(母/子),有效,且至少目前未见不良反应报道;
3、轻度黄疸,可以用前挡风车膜滤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给孩子晒,安全有效;
4、多吃奶多排便,可以加快胆红素的代谢,是极为重要的方法;
5、第一胎有过新生儿黄疸的产妇,二胎容易也有黄疸,因此生第二胎时,不妨早点给奶粉,让二宝早点吃,早点排,不要等母乳了,黄疸可能会好些。
最后,祝全天下的宝贝和母亲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