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第十二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论文集》
摘要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单纯的西医方法治疗有时对血压的控制差强人意,近年来运用络病理论对慢性病及疑难病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医家的青睐,尤其在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治当中,痰瘀阻络是其关键病机,因此,从络病理论诊治原发性高血压有着重要的意义。
络病理论的发展
络病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该书首次提出了“络脉”及“络病”的概念,并对络脉的分类、生理功能等进行了全面论述,奠定了络病的理论基础。至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首次提出了“脉络”的概念和“营卫不通,血凝不流”“血脉相传,壅塞不通”的脉络病机,开启虫类通络药应用的先河,为络病理论的研究奠定了证治基础。到了清代,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指出内伤杂病多是病邪由经入络、由气及血、由功能性病变发展为器质性病变的慢性过程,标志着络病已成为中医学重要的病机概念。至现代,经各医家的共同努力,络病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年吴以岭院士《脉络论》的正式出版,标志着“脉络学说”系统理论的建立。至此,络病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原发性高血压的从络论治
病机探讨
原发性高血压的证候演变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疾病初起,实多虚少,以痰瘀阻络为主,阴虚阳亢为辅;中期,疾病迁延,虚实夹杂,以痰瘀阻络、肝肾不足并见;晚期,正如叶天士所言,“久病入络”,以不同程度的络中气滞、痰凝、血瘀为特点,且其相互影响,互相结合,积久蕴毒,毒损络脉,败坏形体,继而加重病情,变生诸病,恶性循环。这3个时期均存在痰瘀阻络、肝肾亏虚的病机,因此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机则以痰瘀阻络为主,以肝肾亏虚为辅。
理论依据
络病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证候演变都有很大的相关性及相似性。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医学中属“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理因素主要有虚、实两个方面。原发性高血压发于老年者责于气、血、阴、阳之亏虚,发于年轻者责于气滞、血瘀、痰浊之实证,这与络病的血虚、气虚;络中血瘀、浊毒内蕴在实质上有其一致性。而且,在病位上,叶天士有“经主气,络主血”之论,这说明原发性高血压在病位上与络脉亦相互关联。另外,邪入络脉标志着疾病的发展和深化,其病邪的传变一般是由阳络至经脉,再到阴络,乃至脏腑之络,渐次深入,多种病证发展到一定阶段均存在络脉的病变,而原发性高血压的早、中、晚3个阶段中,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存在痰瘀阻络的病机变化,故痰瘀阻络亦是原发性高血压的证候演变规律之一。
辨证论治
肝肾亏虚,络脉失养:肝肾亏虚,络脉失养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基础。肾主藏精,精可化气,肝主疏泄,条畅气机,二者共同维系人体全身气机的升降,而气可推动血行,故二者对维持血压的恒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肝肾互为母子,同寄相火。若肝肾精血充盈,则相火潜藏安宁,络脉得以滋荣,气血冲和,升降有序,血压则能够维持正常;若肝肾精血不足,则相火不得潜藏,络脉不得滋荣,气血随相火上逆,血压升高。在原发性高血压的中、晚阶段,由于病久至肝肾亏虚,经血不足,络脉失养,导致血压升高,故此时期应注重滋补肝肾,以滋荣络脉,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
痰瘀互结,络脉瘀阻:痰瘀互结,络脉瘀阻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机关键。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的病理产物,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积而形成的病理产物。痰饮为有形之邪,一旦产生,则可随气流行,或停滞于经脉,或留滞于脏腑,阻滞气机,妨碍血行,导致瘀血生成;瘀血形成之后,停积体内不散,致使津液布散失常,蕴生痰浊,二者互为因果,痰瘀互结,阻滞络脉,导致血压升高。而痰瘀阻络贯穿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早、中、晚三个阶段,是其病机的关键,故化痰祛瘀,疏通络脉亦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治疗原则。
用药原则
由于痰瘀阻络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病机,故其用药也应以通络为主,常用的通络药物可分为辛味药,如川芎、郁金、红花、元胡等;藤类药,如首乌藤、鸡血藤等;虫类药,如全蝎、地龙、水蛭、蜈蚣、土鳖虫等。也有医家以功能为标准将通络药物分为行气通络药、化瘀通络药、散结通络药、祛痰通络药、祛风通络药、解毒通络药、荣养络脉药七大类。另外,肝肾亏虚亦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机之一,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基础,故在原发性高血压的用药中还应加生地黄等滋补肝肾之品辅助治疗。总之,原发性高血压的用药原则则为以通络为主,以滋补肝肾为辅,以此达到降压并维持血压恒定的目的。
小 结
络病理论发展到如今,是历代医家坚持不懈的成果,其在临床应用当中,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原发性高血压逐渐趋于年轻化,且单纯的西医疗法有时对血压难以控制,随着络病理论的深入研究,将其应用到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诊治当中,收获良好疗效。但是,对于络病理论更深层次的研究,比如应用其指导临床各科疑难杂病的机制,络病理论科学内涵的揭示与阐明等的研究,还需今后各学者的共同努力。
相关链接
络病与高血压病的共同病因和发病机制
重磅!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发布:我国有2.9亿心血管病人
解读《冠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全国神经病学会议:专家呼吁血管保护在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杨跃进:保护微血管,防治心肌无再流
学术盛宴敬请白癜风手术多少钱治白癜风昆明哪家医院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