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贝初感
新生婴儿黄疸
俗话说“十个婴儿八个黄”,这个黄可不是指黄种人的意思,而是说新生儿“黄疸”!有的黄疸晒晒太阳就行,但是有的黄疸会危害到宝宝的生命安全,作为新晋父母,这些黄疸知识一定要掌握!
1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每日生成的胆红素远高于成人,而其处理排出胆红素的能力较弱,所以胆红素容易堆积,出现黄疸。约60%的新生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当饥饿、缺氧、脱水时,更容易出现黄疸。可以在自然光线下通过对新生儿皮肤、手足心等部位进行观察来判断宝宝是否得了黄疸。
2
黄疸的分类
大家常听到的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其实黄疸还有一类常被忽视的类型:母乳性!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不同,根据其特点可以相互鉴别。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不同原因形成的黄疸其黄疸的特点又各不相同。
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在医生诊断为生理性黄疸后,一般晒太阳就可以解决;母乳性黄疸一般暂停母乳换奶粉即可;病理性黄疸就得格外重视,需要听从医生建议,在医院采取相应治疗方式!
3
如何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可能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没有其他临床症状。如果黄疸出现过早(24h之内),程度较重,进展快,持续时间长或伴随其他症状,则需考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
4
宝宝黄疸是不是“大事”?
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黄疸是不用担心的。但是,如果宝宝的胆红素水平太高(因为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控制黄疸,而且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可能会对宝宝的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伤害。极少数发生黄疸的新生宝宝发展成一种叫做叫胆红素脑病的疾病,这种病会导致宝宝耳聋,发育迟缓或脑性瘫痪。
5
黄疸和母乳喂养有关系吗?
母乳性黄疸常指出生1周后仍持续存在的“生理性黄疸”,其病因可能是因为人奶中存在某种可促进肠道吸收胆红素增加的因素,但目前尚不明确该因素的具体情况。关于产生母乳性黄疸时是否继续母乳喂养,一直存在争议。
但是如果出生两三天甚至出生当天就出现黄疸,一般与母乳关系不大,可听从医生建议决定是否需要治疗或暂停母乳。
6
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
怀孕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婴儿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时破损感染。
7
面对黄疸宝宝,父母应该怎么办?
对于大部分并不严重的生理性新生儿黄疸,会自行消退,不需要任何处理。
对于轻微黄疸,应该充分喂养,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胆红素从大便排泄——多吃多拉,有助退黄。
多喝白开水、葡萄糖并不靠谱。胆红素主要通过大便排出,通过小便排出的非常少,孩子喝多了白开水和葡萄糖水会胀肚子,使胆红素通过大便排出减少,反而不利于黄疸消退。
蓝光治疗确实可以让黄疸消退,但太阳光虽然含有蓝光,含量却有限,作用不明显,还可能由于过强晒伤婴儿。
对于普通家长来说,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黄疸严重程度时并不够专业,当宝宝黄疸应及时就医,得到最专业最及时的指导和治疗。
重点总结
新生儿黄疸不要恐慌,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症,小编自己的姑娘出生两天后出现生理性黄疸,晒了一周太阳,晒成“黑煤球”就好了,身边的两个好友孩子出生查出病理性黄疸,一个在“黄疸烤箱”呆了5天,一个呆了7天,(治疗费用在五千到七千之间)黄疸症状全部消失,现在三个孩子都非常活泼可爱,但是也有一个远方亲戚医院复查黄疸值,结果耽搁了治疗不幸夭折。所以,孩子出生后一定要记住医生的嘱咐,医院复查黄疸值,如果出现病理性黄疸,及时治疗,大部分烤蓝光就可解决,但一定不要错过黄疸值复查!!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