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jaundice)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elastin),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简介
病因
症状
诊断
并发症
治疗
预防
黄疸是指皮肤、巩膜与勤膜因胆红素沉着所致的黄染。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其中一分钟胆红素(既直接胆红素)低于3.4umol/L时,当总胆红素浓度在34umol/L,临床即出现黄值。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而肉眼看不到黄疸时,称为隐性黄疸。观察黄疸应在天然光线下进行,须与服用大量阿的平、胡萝卜素等所致的皮肤黄染相区别,尚须与球结膜下脂肪积聚相区别。阿的平黄染多累及身体暴露的皮肤,有文献报道,此种黄染呈向心性分布,愈近角膜而愈深,其时血清胆红素不增高。胡萝卜素所致黄染,是因为胡萝卜素为黄色,许多新鲜的瓜果和蔬菜如胡萝卜南瓜、柑桔、木瓜等含量甚多,当进食过多时,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肝功能不全时,被吸收的胡萝卜素在肝内转化为维生素A的过程发生障碍,易致循留而引起胡萝卜素血症,出现黄染;黄染多累及手掌、足底和皮脂腺丰富的前额及鼻等处皮肤。其鉴别方法甚易,取被检查者血清2ml,加入95%或无水酒精8ml及石油醚振荡10min,静置,使酒精与石油醚分离,如为胡萝卜素血症,则石油醚层呈黄色;若为胆红素,则黄色仍存留于酒精层内。球结膜下脂肪沉聚,通常见于老年人,黄染在内毗较为明显,细致观察可见球结膜凹凸不平,皮肤无黄染,血清胆红素不高。
中医一般将黄疸病人分为阳黄和阴黄二类治疗。阳黄患者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口干发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用茵陈蒿汤治疗;阴黄患者黄色晦暗如烟熏,脘闷腹胀,畏寒神疲,口淡不渴,舌淡白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用茵陈术附汤治疗,一般均可取得明显的效果。
还有相当部分病人既非完全的阳黄,又非完全的阴黄,这类患者,黄疸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月或数年,面色黎黑、黄色晦暗,部分患者食欲减退、食后腹胀,大便不畅,舌质淡有齿痕等表现,治疗过程中均有长期或大量应用寒凉药物、或应用过人工肝治疗。临床既不归属阳黄、又非阴黄,我们称之为阴阳黄,此类患者,在慢性重型肝炎黄疸不退的患者中占33.3%,其病理机制为虚实夹杂,虚为脾虚、实为湿热或瘀热。
我们采用辨病与辨证的方法,即温阳健脾以针对辨证、解毒凉血以针对辨病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这样能取得较好效果。同时,这项成果已在国内10医院推广。
另外,要注意的是,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黄疸消退后,许多病人的血小板、白细胞较治疗前仍有所下降,提示重型肝炎后易导致坏死性肝硬化的发生和加重原有慢性肝损伤的情况。因此,提倡慢性肝炎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更为重要。
名老中医关幼波治黄经验:
气血辨证
黄疸一证,以阳黄居多为主证;阴黄居少为变证。虽然湿热、寒湿可致黄疸,然而并非都可出现黄疸,究其原因,关幼波认为关键在于邪入血分。若仅在气分,甚至弥漫三焦,一般也多不会出现黄疸;若入于血分,阻滞百脉,遏迫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浸渍于肌肤才能出现黄疸。有的肝病患者开始没有黄疸,后来出现了黄疸,也是病邪由气分转入了血分。
三焦辨证
古人虽有“治黄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说,这仅是退黄重要途径之一,关幼波认为还应明辨湿热侵犯三焦的部位,采取不同的退黄途径:1.偏于上中二焦者应以芳香化浊,理脾和中,使其从上中二焦化散;2.偏于中下二焦者,应以清热利湿为主,宣化中焦,且从中下二焦泻利;3.弥漫三焦以致蒙闭心包者,应以清热利湿、开发三焦、佐以凉血解毒、清宫开窍。
活血解毒化痰——治黄三要则
1.治黄必活血,血行黄易却: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桅子柏皮汤治疗黄疸可以收到一定效果,但不显著,关键是没有血分药。加上血分药,养血活血、凉血活血或温通血脉,则疗效就更突出。
2.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除:湿热益盛则毒邪益炽,热助毒势,毒助热威,除黄疸日趋深重外,可致热迫血行,弥漫三焦,侵及心包之“急黄”、“瘟黄”。
3.治黄要化痰,痰化黄易散:古代医书用化痰药治疗黄疸还没有提过。从病因病机上,湿聚生痰,热灼津液生痰,脾虚生痰,肾阳虚衰水气上泛而为痰,血瘀日久亦可化为痰水,痰湿阻滞血脉又可致瘀血。古人云“怪病多从痰着手”,不仅怪病责之于痰,且黄疸从痰论治,可加速利湿退黄之效。
活血、解毒、化痰有4个好处:一是可加速黄疸的消退。二是有利于肝脾肿大的回缩。三是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四是可缓解肝脾区的疼痛。
典型病案
病案1
赵某某,女,52岁。患者半个月来乏力,身面发黄,周身刺痒,恶心厌油,纳呆腹胀,小溲黄赤。检查所见:巩膜皮肤橘黄色,肝可触及,黄疸指数单位,总胆红素12毫克%,凡登白直接阳性,谷丙转氨酶单位(0~21正常),麝浊15单位。舌苔白腻根黄,脉弦滑。
证属湿热中阻(偏于中上二焦),瘀阻发黄(阳黄)。治以清热利湿,芳化活血化痰退黄。
处方:茵陈90克,酒芩10克,尾连6克,银花30克,公英30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泽兰15克,赤芍15克,小蓟15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香附10克,车前子10克,六一散10克。
以上方为主,服药一个半月,黄疸尽退,胆红素0.3毫克%,谷丙转氨酶16.4单位,麝浊2单位,临床痊愈。
病案2
毕某某,男,26岁。患者两眼轻度发黄二年余,经某院肝穿证实为慢迁肝,自觉乏力,右胁痛,劳累后加重。检查所见:面色晦暗无泽,巩膜暗黄,脾于肋下l厘米,黄疸指数20单位,血胆红素2.2毫克,谷丙转氨酶25单位(0~21正常)。舌苔薄白质正常,脉沉缓。
证属脾阳不振、寒湿凝聚,发为阴黄。治以温振脾阳,祛湿散寒,活血退黄。处方:茵陈60克,郁金10克,生芪15克,党参15克,干姜6克,炮附子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生甘草6克。
服上方6剂后,原方加泽兰15克,继服14剂,症状减轻,黄疸消退,肝功能正常。效不更方,继服上药三个月,以巩固疗效,其间复查四次,肝功能、胆红素均正常,脾大消失,症状消除。
治疗黄疸验方:
1、黄疸。用秦艽半两,浸酒半升中,空腹饮酒。有酒量的人服后易见效。又方:秦艽三两,牛乳一升,煮成七合,作两次服下。
2、再方。用蜀羊泉的把,捣汁和酒服,三、五次之后,即可见效。
3、再方。用青栝楼焙过,研为末。每取一钱,加水半碗,煎至七成,临睡时服,五更有黄物泻下,即为见效。此方名为“逐黄散”。
4、再方。用地锦草、羊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陕西省醋二碗与皂矾四两,同熬匀后,将药末投入,再加白面适量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醋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5、再方。用薏苡根煎汤频服。
6、再方。有筷子粗细的桃根一小把,切细,煎浓汤,空心一次服完。黄散后,可时时饮清酒一杯,则眼黄易散。忌食热面、猪、鱼等物。
7、再方(内热、大热型)。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又方: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8、湿热黄疸。用柴胡一两、甘草二钱半,白茅根一小把,加水一碗,煎至七成,适当分次服完。又方:用灯草根四两,加酒、水各半,煮半日,露一夜,温服。
9、小儿黄疸的治疗偏方。用胡黄连、川黄连各一两,共研为末。另取黄瓜一个,挖去瓤子,把药放进去。瓜外用面裹一层,煨熟,剥掉面层,捣烂药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按年龄大小酌给药量,温水送下。
10、五种黄病(黄疸、谷疸、酒疸、女疸、劳疸。身体微胖,汗出如黄汁)。用生茅根一把,切细,和猪肉一斤同煨汤吃。
11、黄疸肿疾。用藜芦在火灰中炮过,取出研细。每服小半匙,水送下。数服可愈。
12、黄疸喘满,小便自利,不可除热。用半夏、生姜各半斤,加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两次服下。
13、黄疸变黑。用王瓜根捣汁,清晨温服一小升,午刻黄水从小便排出。如未排出,可再次服药。
14、治黄疸初起。用柳枝煮浓汁半升,一次服下。
15、面目黄疸。用鸡屎白、小豆秫米各二分共研为末,分作三服,水送下,当有黄汁排出。
16、治黄疸酒疸。用不螺蛳养去泥土。每天煮食饮汁,有效。
17、黄疸吐血(病后,身、面皆黄,吐血很我,诸药不效)。用螺蛳十个,水漂去泥,捣烂,露一夜,称明时,取汁水取二、三次。血止即愈。
18、黄疸如金,眼睛发黄,小便赤。用生芜菁子研为末,熟水冲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19、急性黄疸,腹结不通。用芜菁捣为末,水绞汁服。服后打嚏,鼻中出黄水及泻下则愈。以芜菁子榨油,每服一杯更好。
20、黄疸肿满。有苦瓠瓤如在枣大小,泡童便中一时,取出两小团塞鼻孔中,深吸气。有黄水排出,几次后即愈。又方:用瓠瓤熬黄为末,每服半钱,一天服一次,十天病愈。
21、黄疸尿赤。用乱发灰一钱,水送服。一天服三次。
22、女劳黄疸(下半天发热恶寒,小腹急,大便溏黑,额头变为黑色)。用滑石、石膏,等分为末,大麦汁送下。一日三次。小便大利即愈,腹满者难治。
!!!!!!!
赞赏
人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