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胎盘标本后要尽快检查和取材,避免撕裂。
检查次序:①胎膜;②脐带;③胎盘的胎儿面;④胎盘的母体面。同时还要检查是单胎性还是双胎性。
(一)单胎性胎盘1.形状,最大直径,中央区厚度,质量(不含脐带和胎膜)。
2.胎膜。(1)胎膜破裂口与胎盘边缘的最短距离(破裂口位于临近胎盘边缘时,属于边缘前置胎盘)。(2)胎膜的完整性(若有缺失部分,应与有关产科医师联系,告知情况和询问原因)。(3)胎膜的透明度,颜色,胎粪着色,胎膜下出血。(4)其他。
3.脐带。(1)长度,直径,连接于胎盘的位置(插入处),脐带插入处与胎盘边缘的最短距离,脐带与胎膜融合(帆状胎盘)。(2)脐带内血管数目(在脐带两端和中间处的横断面上检查:正常具有2条动脉和1条静脉)。(3)颜色,扭转,狭窄,血肿,血栓形成。
4.胎盘的胎儿面的颜色,光泽、污秽,羊膜结节,血栓形成,囊肿,血管瘤。
5.胎盘的母体面。(1)完整性(若有缺失部分,应与有关产科医师联系,告知情况和询问原因)。(2)正常分叶,撕裂处,受压凹陷处,梗死,出血,钙化,血管瘤,肿物(说明有关病变的部位、范围)。(3)绒毛是否水肿,苍白,水泡样变(囊泡大小、累及范围)。
6.胎盘的切面。(1)胎盘的母体面向上,纵切数面(间隔1cm,勿将其胎儿面切断以保持胎盘的完整)。(2)观察梗死(部位、大小、数目),出血,钙化,血栓形成,绒毛水肿、苍白、水泡样变(囊泡大小、累及范围),血管瘤,肿物。
(二)双胎性胎盘1.双胎性胎盘的肉眼类型。
2.分离性双胎盘。每个胎盘的检查方法同单胎性胎盘,但应将两者分别予以标记。
3.融合性胎盘。
(1)是否两条脐带,产科医师是否已予分别标记(若未予标记,病理医师应予标记)。(2)两个胎囊(属于双羊膜-双绒毛膜胎盘或双羊膜-单绒毛膜胎盘),抑或一个胎囊(两条脐带,属于单羊膜-单绒毛膜胎盘)。(3)双羊膜-双绒毛膜融合性胎盘与双羊膜-单绒毛膜性胎盘的肉眼形态鉴别,并予以描述。
(三)切片取材1.单胎性胎盘(1)胎膜(非必要检查,酌情进行):由破裂口至胎盘边缘方向剪取一宽2~3cm长条胎膜,以其羊膜面向内,将该条羊膜卷曲(用细线轻扎)后置于4%中性甲醛中固定过夜;在固定后的羊膜卷的中央处切取3mm宽的组织块制片。(2)脐带:于距插入胎盘的3cm处离断脐带,由被离断脐带中段切取2~4cm的一段并置于4%中性甲醛中固定过夜;在固定后脐带的中央处切取3mm厚的组织块制片。(3)胎盘:在胎盘的不同部位共切取2~4块(其中一块取自距胎盘边缘2cm处,每块宽约2cm,包括胎儿面和母体面);另于胎盘病变处酌量取材。
2.双胎性融合性胎盘(1)两个胎囊接合处(胎囊隔膜)的取材(非必要检查,酌情进行),剪取宽2~3cm的一条胎囊隔膜,将其卷曲并用细线轻轻结扎,置于4%中性甲醛中固定过夜,在其中央处切取3mm宽的一段制片。(2)将融合的胎盘分离为二,并分别进行检查和描述(方法同单胎性胎盘)。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