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后3天开始出现,7—10天到达最高峰,2周后可以消退。
2、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
3、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会逐渐加重,严重的要进行换血疗法,轻微症状,要采用光照疗法。
4、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需要及时抗感染治疗。
5、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需要手术治疗。 此外,还有药物性黄疸,遗传性疾病。
除了生理性黄疸,其余均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假如在第二周,父母依然发现孩子出现比较明显的黄疸,这个时候就需要多留心,及时区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对孩子治疗大有帮助。
如何及时筛查出婴儿是否属于病理性黄疸呢?
阅江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科采用经皮黄疸仪只要将其探头轻按在新生儿、婴幼儿前额皮肤上,瞬即可直接、准确地测量出与血清胆红素浓度相关地经皮胆红素值,经过换算,可直接显示血清胆红素浓度值。无损伤、易操作、使用安全,可以及时检测宝宝体内血红素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严重症状和后遗症的出现。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