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新技术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09508.html最近在和几个等待病理报告的朋友聊天,大家都表现得恐惧不已、焦虑不安,一方面是,惧怕病理报告上不好的检查结果,另一方面,更是吐槽和嫌弃病理报告的漫长等待~这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毕竟B超、CT、化验报告等等,都是当天或者隔天出结果的,就算是各种高大上集一身的PET-CT,也不例外,唯独这病理报告的结果,却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你说急不急?能不急嘛!不知者无罪在说病理报告为什么这么慢之前,先考大家一个脑筋急转弯,请问:把大象装进冰箱,一共需要几步?答:一共需要三步,第一步打开冰箱,第二步把大象放进去,第三步关上冰箱。再问:那请问这三步需要多少时间呢?答:开关冰箱,各只需一秒钟,至于第二步,这个嘛~不太清楚了!哈哈,点到即止,那么同样的,请问:每一份病理报告的生成,一共需要几步?答:大致可分为八步,1.登记签字——2.固定——3.取材——4.脱水——5.包埋——6.切片——7.染色——8.阅片签字是不是感觉有点懵圈了,原来我们手中拿到的字数不多的病理报告单,需要这么多的操作步骤和流程,再问:上面的这八步,需要多长的时间呢?答:理论上是3——7天,实际的天数别问我,大家自己去计算~下面来细说一下,这八大步骤~1.登记签字—这就不用解释了吧?—嗯嗯2.固定医生会将需要做病理分析的标本,首先在福尔马林等“固定液”中浸泡12个小时左右,福尔马林可以在细胞死亡自溶之前,把细胞的形态固定下来(防腐),这样就避免了证据丢失。这一步是为了防止组织内部自溶,如果固定不充分,将会直接影响病理医师的诊断。好吧,其实,我们也不需要了解这么多,一个知识点:固定需要12小时。3.取材取材室通常被戏称为厨房,锅碗瓢盆刀样样俱全,取材师是厨师,主要负责改刀。他们要从组织中将病变部位,按取材规范,切取成大约2x2x0.3厘米的组织块,这个过程中,医生需要随时观察病变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病变的范围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帮助初步判断病变情况。一个知识点:每个医生平均每天的取材量都在个组织块左右4.脱水其实生物体组织内都含有不同比例的水分,那样“软趴趴”的组织,是不利于切成几微米的薄片。因此,需要用全自动脱水机,把组织里的水脱掉。一个知识点:脱水需要大约10多个小时5.包埋脱水之后的“标本”,技术人员将用滚烫的石蜡液包裹起来,以便更好的把“标本”固定在组织盒里。经历过这一番处理的组织,就可以浸到石蜡里面,制作成蜡块了,就像琥珀那样。6.切片到这里,终于涉及到我们熟悉的病理切片了,技术人员会将蜡块切成厚3个微米左右的组织白片,这项操作后,筛选出了十几片薄片,剩下的蜡块将被留档封存,以备后续检查之用。这样做出来的切片是没有颜色的,我们称之为“白片”,它还不适合在显微镜下观察,因为“白片”没有颜色,在显微镜下无法辨别细胞的形态结构。7.染色技术人员用一种HE染色法来进行染色。经过染色,组织体内的细胞核会被染成了紫蓝色,其他部分则被染成红色。历经这么多复杂的操作,一块人体组织,终于变成了精致的病理切片,这是进行最终判决的证据。一个知识点:一架切片(30张)的染色过程大约需要45分钟。8.阅片签字阅片,通常需要经过初诊医生和复诊医生的双人两级诊断。如遇疑难病例还要经过高级医师间讨论,才能得出最终诊断结果。这样,一份完整的病理报告就终于诞生了。补充说明根据诊断及临床治疗的需要,标本可能会被安排进行辅助检查。如免疫组化、分子检测。检测免疫组化,主要是针对蛋白层面,而分子检测,则是针对基因层面的。这时,病理医生需要发起相应的检测申请,由登记、抽取蜡块、再切片等一系列准备环节后,进入后续的免疫组化、分子检测流程。附加上面的这些辅助检查,病理报告的时间将会推迟,可能超过一个星期,或者时间更长~写在最后,一直以来,病理诊断被誉为肿瘤治疗的“金标准”,病理医师也被称为“医生中的医生”。病理报告的精确与否,直接关乎肿瘤良恶性的判定,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看过病理报告诞生的全过程之后,作为待确诊的疑似病友们,是不是应该更加耐心的等待呢?给病理医生更多的时间,去仔细考虑每一种可能,这也是对我们自身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希望待确诊的疑似病友们,大家都能够拿到好的病理诊断结果~视频来源于网络推荐阅读
淋巴瘤病理诊断的重要性!
肿瘤病友有必要做基因检测吗?
医生开的检查到底有啥用?
哎呦君CR
转载请注明:http://www.upanpz.com/xsehhzl/6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