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黄疸,在之前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延禧攻略》中五阿哥出生时被称为不祥之人,因为他是"金瞳"——金色的眼睛,就差点被活埋。其实金瞳,就是常说的黄疸的一个临床表现,皮肤黄、眼睛黄、脚底板黄,甚至连小便也黄,这就是黄疸。
最近黄疸的孩子比较多,有些宝宝黄的都“金灿灿”了,建议住院治疗,家长不紧不慢的说:我的老大出生后就有黄疸,也没给什么处理几天就退了,不需要住院吧。也有家长说:我朋友的孩子黄疸吃了几天药就退了,不想住院。
医生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哪些宝宝需要住院,哪些宝宝可以回家观察的呢,要了解这些,先要理解黄疸是怎么产生的。
黄疸如如何产生的
大家知道,新生儿出现黄疸再正常不过了,原理很简单,胎儿用的血是母体供应的,血氧含量低,导致血红蛋白增加,和我们到高海拔地区生活一样,代偿增加血红蛋白,增加人体携氧量。
孩子出生以后,用肺呼吸了,血氧含量增加了,不需要这么多的血红蛋白了,因此血红蛋白加速破坏,血红蛋白里的珠蛋白就变成了胆红素,即我们所说的黄疸。
既然出现黄疸,孩子一定要住院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看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1、正常新生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5-7天答高峰,此后黄疸快速下降,在生后2周时达正常;早产儿可延迟3-4周。
2、传统生理性黄疸诊断标准是经皮测黄疸值≤12.0(μmol/L)早产儿≤15.0(μmol/L)。(经皮黄疸值12即12mg/dL,1mg/dL=17.1μmol/L)。
病理性黄疸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就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过早(24小时以内);
2、重症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12.0mg/dl,早产儿15mg/dl;
3、进展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
4、黄疸持续过久(足月)2周,早产儿≥4周);
5、黄疸退而复现;
6、结合胆红素超过2mg/dl。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宝宝吃的睡的好,大小便颜色正常,过了高峰期,黄疸便会自行消退。
病理性黄疸多需要住院蓝光治疗,要根据宝宝出生时间以及黄疸指数来判断:
如图所示:比如15(μmol/L),生后48小时之内就需要蓝光治疗,但如果生后96小时以后了,就可以继续观察。
引起新生儿黄疸偏高的原因有哪些呢?
生理性
1、新生儿的体内红细胞过多,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了过多的胆红素;
2、新生儿的肝脏功能不是很完善,导致了肝脏酶分泌不足,从而使得胆红素排出不及时;
3、新生儿胆道功能尚不健全,导致胆红素堆积在体内无法及时的排出;
4、新生儿胎便比较粘稠,导致胆红素排出不是很顺畅;
5、母乳喂养也可以导致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堆积造成新生儿的黄疸偏高。
病理性
早产、宫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红细胞增多症、血液外渗如头颅血肿、ABO溶血、蚕豆病、内分泌代谢障碍、消化道及胆道疾病等。
黄疸偏高的危害
核黄疸:胆红素毒性引起的脑损害,轻者癫痫,智力落后,重者运动功能障碍,甚至脑瘫;
黄疸偏高怎么治疗
1.药物治疗:通过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
2.光照疗法: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只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上升都可以进行光疗,尤其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时,更适合使用光疗。
黄疸偏高注意事项
1.勤观察:根据下图简单判断黄疸程度,结合出生时间以及黄疸指数图判断,家长如果不放心,医院看医生了。同样黄疸,健康新生儿可能不要紧,如果孩子感染,酸中毒等,容易导致脑损害。
2.勤喂养:尽量使用母乳喂养,多吃多排,母乳是宝宝最佳搭档,同时可以增强宝宝免疫力,足量的母乳喂养可以增强宝宝体质和活力。
3.观察患儿哭声、吃奶情况:如果不吃不哭,可能就麻烦了,一旦发现,飞速来院。
家长们要加强对黄疸的认识,新生儿黄疸本身不可怕,但是要密切监测、及时辨识引起黄疸的原因,积极对因对症治疗,才可避免我们不期望看到的后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