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婴儿黄疸指数
肝细胞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预防
新生儿黄疸护理
新生儿黄疸治疗
新生儿黄疸用药

一例猫传染性腹膜炎的诊断报告

摘要:猫传染性腹膜炎是由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引起的猫科动物的一种慢性进行性传染病,以腹膜炎、胸膜炎和弥漫性脓性肉芽肿为主要特征,一般经口鼻感染。该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应答异常造成的,其中IgG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纯种猫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医院发病率为0.5%左右。笔者等在临床上偶遇一例,现将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年11月11日,一布偶猫,6月龄,雄性,未去势,体重1.98kg,消瘦,来黑龙江医院就诊。主诉:患猫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约20d,腹部20d前开始逐渐增大,体重下降严重。11月2号注射第2针疫苗(妙三多),拜宠清进行驱虫,今日粪便有米粒至黄豆大小的异物并腹泻。临床检查:患猫营养不良,贫血,耳部皮肤及口腔黏膜黄染,呼吸困难,肺音粗厉,呼吸次数增多,48次/min,体温37.4℃,脉搏次/min。腹围增大,触诊腹腔内有一肿物。

2影像学检查

2.1X光检查

对患猫进行侧位及仰位的胸腹部X光片检查,结果见图1~图2。结果显示,患猫腹部膨大,腹部影像密度增高,并呈大面积分布,腹腔各脏器影像细节不清,仅可见少量充有气体的肠管;胸腔内影像未见明显异常,结合临床诊断确定腹水存在。

2.1B超检查

检查结果见图3~图6。患猫腹腔后部纵切面声像图中,在膀胱前方与大肠周围可见大量的无回声区(图3);肝脏纵切面声像图中,肝脏未见明显异常,在肝脏与膈肌和胃之间可见部分无回声区(图4);腹腔肿物的纵切面声像图中,可见一椭圆形、大小为4.15cm×3.45cm、界限清晰且呈中等回声的不规则肿块中有部分高回声区(图5),高度怀疑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在患猫肾脏纵切面声像图中,可见髓质内有一条明显的强回声带,平行于皮质边缘,与髓质环一致,肾脏皮质回声降低,出现典型的肾脏髓质环征,即双层环外观,肾脏周围可见部分无回声区。患猫左右两个肾脏的大小分别为

3.73cm×2.00cm和3.96cm×2.17cm,右肾较左肾稍大(图6)。以上检查结果提示,患猫有大量腹腔积液,腹腔内有一不规则肿物,肾脏可能有脓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病变。1实验室检查

1.1粪便检查

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患猫粪便中存在白细胞、上皮细胞、中性脂肪、淀粉颗粒、肌纤维、真菌,此结果提示,该猫有肠道炎症,消化机能不完善,并伴有腹泻。

粪便检查未见寄生虫及其虫卵,则其患寄生虫感染疾病的可能性非常小;对该猫进行猫瘟热病胶体金试纸特异性检测,结果呈阴性,排除了猫瘟热病的可能性;猫FCoV试纸检测,结果呈阴性,排除肠道冠状病毒感染。

3.2血常规检查

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患猫血液中嗜酸性细胞数明显增高,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压积明显降低,此结果提示,该猫存在贫血、营养不良和凝血不良,并伴有感染。

3.3血液生化检查

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患猫血液中总胆红素含量明显增高,葡萄糖、肌酐、碱性磷酸酶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白球比=22/.8,提示该猫血糖较低,营养不良并患有黄疸。

3.3腹腔积液检查

3.3.1基本检查用碘伏在患猫腹部术区进行消毒,然后用灭菌注射器进行腹腔积液的抽取,腹腔穿刺液为黄色,无特殊气味、半透明、较黏稠的液体,进行腹腔积液实验室检测,结果见表4。结果显示,患猫腹腔积液中总蛋白含量较高,还含有较多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有少量的中性分叶细胞。提示该猫腹腔积液为渗出液,腹腔内存在炎症,可能存在恶性病变。

3.3.1李凡他试验李凡他试验阳性,提示积液为渗出液。当浆膜上皮细胞受到炎症刺激时,分泌黏蛋白量增加,黏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其可在稀醋酸溶液中析出,产生白色沉淀,渗出液中因含有大量黏蛋白,多呈阳性反应。

3.3RT-PCR检测

将采集的新鲜粪便进行封装保存,立即送往孙东波教授团队实验室进行RT-PCR检测,检测结果为FIPV阳性。

4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各项检查结果与RT-PCR检测结果综合判定,确诊该猫患有渗出性传染性腹膜炎。

5讨论

5.1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病毒

(FIPV),与猫肠道冠状病毒(FEcV)同属一个属,在血清学或形态学上无法区分FIPV和FEcV,仅在生物型方面有区别。FIPV在电镜下呈现圆形或多形性,呈冠状,螺旋对称,有囊膜[7]。

5.2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症状可能突然出现,也可能在数周内缓慢出现。猫传染性腹膜炎被分为“湿性”(渗出型)和“干性”(非渗出型)。渗出型的主要症状:出现腹腔积液时,腹围增大,触诊无痛,有波动感,呼吸困难;出现胸腔积液时,呼吸困难,心音弱,黏膜苍白;出现贫血时,可能出现发热、黄疸、虹膜变色;病程可延续2周至3个月而最终死亡。非渗出型:症状表现不明显,常见持续性发热和体重减轻;肝脏损伤时出现黄疸;肾功能衰竭时,肾脏肿大,腹部触诊可摸到;可能出现神经症状,包括后躯运动障碍,背部感觉过敏、痉挛等;眼角膜水肿,眼前房瘀血,视网膜出血,周围血管炎或脉络视网膜炎,眼前房中有纤维蛋白凝块。触诊时腹部有疼痛感,个别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两者在发病早期相似,症状不明显,以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为主,后期湿性以腹围增大、皮肤黄染为主要特征,干性由于病毒侵入神经、眼睛等组织或器官,造成神经症状或角膜水肿、火焰状网膜出血症状。病理学上湿性以黄绿色黏稠的纤维蛋白渗出为主,肝脏可出现1~3mm小的坏死灶。干性以肾脏肉芽肿样病变为主。

本病例临床检查结果提示,患猫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并消瘦,腹围增大,触诊有波动感,腹腔内有肿物,听诊心音弱,

肺音异常,呼吸困难,并伴有贫血和黄疸。怀疑为猫瘟热病、肝肾疾病、寄生虫疾病、猫传染性腹膜炎等,须进行影像学、粪便、血常规、血液生化等检查。

4.1影像学检查项目包括胸腹部X光片、腹部B超检查、心脏B超检查等,用于区分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确定肝脏、肾脏、肠系膜淋巴结等脏器的健康程度,并可在B超引导下作穿刺取样。FIP患猫可能出现腹腔积液、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当肾功能衰竭时,可见肾脏肿大,个别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这些都可运用影响学检查进行诊断。

本病例影像学检查提示,患猫腹腔内有大量腹水,且腹腔内有一不规则肿物,高度怀疑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右肾较左肾稍大,两侧肾脏都有脓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肝脏未见明显异常。

4.2在猫患有传染性腹膜炎时,血液学指标通常不正常,但是其指标变化不具有病理性改变。白细胞可能升高或是降低,一般常出现淋巴细胞减少,并且不同程度淋巴细胞减少是自然感染FIP的共同特征,并见轻度至中度的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有FIP的猫总蛋白浓度可以达到非常高,高达g/L,甚至更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通常小于0.8,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比血清总白蛋白浓度或γ-球蛋白浓度,具有更高诊断价值,可以与其它类似疾病相鉴别诊断。肝脏酶、胆红素、BUN、CREA也常升高,其主要取决于器官受损害的程度,如果出现了高胆红素,同时没有溶血和肝脏指标变化时,FIP的嫌疑将增大。

本病例血液学检查提示,患猫贫血、营养不良、淋巴细胞减少、胆红素增高、白球比=22/.8,肝脏指标无明显异常,结合影像学检查排除了患肝脏疾病的可能性。粪便检查提示,该猫未患寄生虫性疾病、猫瘟热病和猫肠道冠状病毒病。

4.3当猫患有渗出型猫传染性腹膜炎时,常常会出现积液,积液可分为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胸腹腔同时积液、心包积液等,从腹腔内抽出黄色、透明、发黏液体,液体内的蛋白含量通常大于35g/L,细胞含量较低(有核细胞/mL),主要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通常会成为FIPV病毒识别的靶细胞,在其中进行复制增殖;李凡他试验阳性等。

本病例腹腔积液检查提示,患猫腹腔积液中总蛋白=38g/L35g/L,含有较多的单核细胞和巴细胞,有少量的中性分叶细胞。腹水李凡他试验阳性,表示腹水为渗出液。

4.4当猫患有传染性腹膜炎时,对病猫的组织、腹水以及粪便等进行RT-PCR检测,可检测出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核酸。由于检测病猫FIP的引物也能用于扩增感染FCoV后仍为健康猫所携带的病毒。因此,RT-PCR检测的结果要与临床症状等结合。由于猫肠炎冠状病毒仅局限在肠道和肠系膜淋巴结中,而FIPV广泛存在于各个内脏器官中。

本病例进行RT-PCR检测,结果为FIPV阳性。本次诊断未从粪便中检测到FCoV,但粪便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结合病猫的临床症状和以上各项检查综合判断,检测到的病毒核酸为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的核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upanpz.com/yehhzs/1072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