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可爱却娇嫩,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年轻的父母应多了解一些新生儿常见疾病的知识,从而在宝宝患病时能从容应对。
1黄疸宝宝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弱,易蓄积在体内,到了一定程度,就出现黄疸。临床上常表现为皮肤与黏膜发黄,巩膜(白眼珠)发黄,小便发黄等。
家长对策出现黄疸,家长要观察宝宝的状态,如精神好不好、大小便是否正常等。如果除黄疸外,宝宝还出现少哭、少动、发热等症状,要直接就医,不可拖延。
黄疸可根据其存在的部位来判断严重程度,如果只有面部,则一般较轻微,基本不需要处理;若黄疸发展到前胸、后背,则可能是中度黄疸;胳膊、腿上出现黄疸,则为重度黄疸;程度最严重的,会发展到手心、脚心。
医生也可通过黄疸测试仪,对宝宝的黄疸水平进行估测,确定是否需要治疗。
2腹泻腹泻的典型症状为,大便次数忽然增多,且伴有黏液、脓血以及水便分离,严重时可出现呕吐、发热等症状。目前认为,宝宝腹泻与过敏、乳糖吸收不良、感染、受凉以及饮食改变等因素有关。
家长对策出现腹泻,家长最先要做的就是要留存粪便标本化验。建议使用清洁、干净的盒子或瓶子来保存,或者保鲜膜也行。但千万不要使用纸尿布,因为它可将粪便中需要检测的成分吸附掉,影响检查结果。
同时注意,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粪便越新鲜,检查结果就越准确。因此,家长留存大便后,医院,以节约时间。腹泻时,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服用蒙脱石散,它能缓解腹泻症状,副作用也比较小,但一日别超过两袋,否则可能会引起便秘。
3便秘如果宝宝出现大便干硬,便量少,排便哭闹、周期延长(3~4天)等症状时,可能是得了便秘。临床上,便秘多是由于饮食结构不当或宝宝自身肠道特点引起。
家长对策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应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如南瓜、苹果等。还可用手掌对宝宝的腹部顺时针按摩,以促进肠道蠕动。
此外,宝宝的粪便如出现血丝,要检查宝宝肛门是否出现裂口,必要时求助医生。
家长平时尽量不要做把屎、把尿的动作,此时肛门处于最低位置,血管充盈,易形成痔疮和肛裂。儿童在1岁半至2岁时才能形成自主排便意识,过早训练没有益处。
4湿疹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引起宝宝湿疹;具体症状为,皮肤发红,出现皮疹,有时会出现黄色分泌物。
家长对策要保持患处清洁,如果有渗出液体,还要防止感染。尽量不要用香皂、浴液等给宝宝洗脸、洗澡。此外,若湿疹确实比较厉害,要求助医生。
5尿布疹如果尿布更换不勤或洗涤不干净,则极易导致尿布疹的发生。具体表现为:肛门附近、臀部、会阴部等处皮肤发红、分布有突起的小红点,严重时也会渗出黏液。
家长对策宝宝每次大小便后,都尽量用清水冲洗,不要仅仅用湿巾擦拭,以免出现污物存留。冲洗过后,最好让宝宝的屁股自然风干,不推荐使用爽身粉;如果宝宝较胖,可在清洗过后,用吹风机吹干。若患处皮肤完整,可以涂一些护臀霜。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