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以下内容为小美医生小儿推拿内部交流使用,严禁对外转载!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发黄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黄疸的病因主要有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外感多由于湿热疫毒导致,内伤常常和饮食、劳倦、病后有关。如夏秋季节,暑湿当令,或因湿热偏盛,由表入里,内蕴中焦,湿热之邪得不到消除,而致发病。若湿热夹时邪疫毒伤袭患儿,则病势尤为暴急,具有传染性,称为急黄。如长期过食肥甘厚腻,或饮食不清洁,或饮食长期不规律,或进食冷饮,或护理失宜,或病后脾阳受损,都可导致黄疸。黄疸的病机关键是湿邪,由于湿困脾胃,壅塞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滥而发生黄疸。
1.湿热郁蒸: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皮色,哭声响亮,不欲吮吸,口渴唇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苔黄腻。
2.寒湿阻滞: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
3.气滞淤积: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逐渐加深,晦暗无华,右肋下痞块质硬,肚腹膨胀,青筋显露,或见瘀斑,衄血,唇色暗红,舌见瘀点,苔黄。
1.湿热郁蒸
治法: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推:清脾经,清胃,清肝经,清大肠,清小肠,捣揉小天心,揉曲池,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阳,重分阴,开璇玑,搓摩胁肋,顺摩腹,揉肝俞,揉胆俞,按揉足三里,倒捏脊,退下七节骨,揉龟尾。
贴:健脾贴(中脘),便秘贴(神阙),足心宝(涌泉)。
灸:灸10~15分钟。
2.寒湿阻滞
治法:温阳散寒,利湿退黄
推:补脾,顺运内八卦,四横纹,揉外劳,五指节,推三关,清小肠,揉中脘,揉脐,逆摩腹,按揉足三里,揉肝俞,胆俞,正捏脊,按揉三阴交。
贴:暖脐贴(神阙),遗尿贴(命门)。
灸:灸15~20分钟。
3.气滞淤积
治法:疏利肝胆,理气化瘀
推:清大肠,清小肠,清肝经,逆运内八卦,开璇玑,搓摩胁肋,分腹阴阳,顺摩腹,揉肝俞,揉胆俞,八字推肩胛骨,倒捏脊,下推七节骨,揉龟尾。
贴:健脾贴(中脘),便秘贴(神阙)。
灸:灸15~20分钟。
新生儿黄疸,未满月的宝宝出现黄疸称为新生儿黄疸。主要原因是宝宝肝脏发育不健全,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血中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的一种疾病。黄疸值超过可能由肝炎、感染、胆道闭锁等病引起的病理性黄疸。临床中具体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症状较轻,宝宝的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遍及躯干和四肢,一般呈黄色。巩膜黄染,但手心、足底不见黄,大便也正常,尿中也无胆红素。一周内可恢复正常,重症可达四周。病理性黄疸常在24小时内出现黄疸,可持续2周以上,重症黄疸可延续四周以上,病程消失较迟,且黄疸程度也重。主要是黄疸消退后可再复现,并进行性加重,重症黄疸可合并核黄疸,常常出现由原发症而伴随的症状,大便颜色呈陶土色,小便也发黄,防止病理黄疸误诊及漏诊。
推拿重点:补脾,清肝,退六腑,逆运内八卦,揉二马。
可以配合健脾贴,艾灸10分钟。
小偏方:栀子15克到30克,玉米须50克到克,煮水15到20分钟,一天两次,给宝宝清洗,或用毛巾给宝宝擦洗,7到10天,生理性的黄疸。
注意事项:保健推拿人员配合医生,在确诊后做调理配合,密切观察黄疸情况和其他情况,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如病医院儿科做正规治疗。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