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婴儿黄疸指数
肝细胞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预防
新生儿黄疸护理
新生儿黄疸治疗
新生儿黄疸用药

画蛇添足从一份病理报告看临床与病理

笔者从医经历中,做过临床医师、也做过病理医师,对临床-病理相关性以及临床病理联系方面,有较深的感触。近期,我接触到一份病理报告,读后有所收获。

病例:患者女性,49岁,第一次手术,甲状腺肿物切除,病理报告如下图。

临床鉴于上述报告,再次行“甲状腺全切术”,病理报告如下:

(甲状腺全切标本)双侧及峡部镜下可见多处散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局部呈低分化表现;(右侧)病灶数量较多;送检标本大体及镜下均未检出淋巴结。

至此,应该说,除了大体描述本文未赘述之外,该例病理报告内容详实、结论充分。但笔者对第二次报告中“送检标本大体及镜下均未检出淋巴结”有了好奇。临床送检标本仅仅是甲状腺全切,未提及淋巴结。按照一般原则,病理科工作是“送什么、看什么;看到什么说什么”。但该例为何特别强调未见淋巴结呢?岂不是画蛇添足?

本着学习精神,笔者与发报告的病理医生联系,并请教这里面有何玄机。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病理医生解释道:其实,我们的第一次报告已经很明确了,是甲状腺的低分化癌。这意味着预后比较差,即使没有远处转移,临床标准的治疗方案也是要先进行甲状腺全切、同时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尤其是中央组淋巴结。为提醒临床医生,我们在第一次的报告中做了备注,并指出了其生物学行为。但很不幸,临床医生并未进行淋巴结的清扫。作为病理科来说,我们必须指出这一点,否则一旦患者后期复发、出现淋巴结转移灶,责任就很难说清了——是临床未清扫、还是病理科未检出?所以这才有了病理报告中看似“画蛇添足”的一笔。

故事至此,并未结束,笔者再次查阅外科病历,发现在手术记录中一点也没有提淋巴结清扫的问题。为避免相关风险,同时也是本着为患者负责的态度,经汇报领导并与相关科室沟通后,就本例组织了一次相关科室参加的病例讨论,达成共识:外科跟进对患者的随访及进一步治疗。

针对此病例,个人深有感触:疾病面前没有临床、医技之分,患者至上!反观第一次病理报告,外科并未对其中的备注引起重视。外科医生解读病理报告最怕想当然,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及时沟通。当然,也希望病理科能和临床同仁积极联系,把重要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出来,以利于临床治疗,唯此才正真体现出团队精神。

投稿元

投稿邮箱:caihongyixuewang

sina.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治疗吗
白癜风复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upanpz.com/xsehhyf/585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