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现象。在足月产的新生儿中,其发生率约为50~75%,而在早产儿中发生率则可能更高些。
据统计,90%以上的新生儿都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其中大多数是无害的,是新生儿的一种生理现象,称为生理性黄疸,对于这类黄疸是不必过分紧张的。
另一方面,黄疸又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一个重要的症状,严重的黄疸尚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往往造成新生儿死亡或留下终生的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这类黄疸被称为病理性黄疸,对于这类黄疸不能忽视。
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现在生后第2~3天,表现为轻度的皮肤黄染,呈黄红色带有光泽,进展较慢,
至生后第4~6天时最为明显。但其血清胆红素的最高限值不超过每分升12毫克(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
多于生后7~10天逐渐消退;一般足月儿完全消退的时间不超过2周,早产儿不超过4周。
除了黄疸以外,没有贫血或肝脾肿大,新生儿的一般情况良好。
而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是:
①黄疸出现较早,生后24小时内即可出现;
②黄疸程度较深,呈土黄色或黄表纸色,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上述正常生理的最高限值;
③黄疸进展迅速,一天中早午晚可见黄疸颜色有加深的表现,或黄疸迟迟不退,或有退后重现的现象;
④尚有其它疾病的伴随症状。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母乳也可以引起新生儿黄疸,母乳因含有使胆红素代谢发生异常的物质,故可使婴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及其黄疸持续时间延长,
其特征是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可持续1~3个月,但无其他症状,婴儿生长发育正常。
如停喂母乳48小时,则血中胆红素水平便可下降,再食母乳又可回升,但不会升至以前的水平。
如血中胆红素过高或黄疸较深(超过每分升20毫克时),可停喂母乳2~4天,改用人工喂养,否则不必停止母乳喂养。
一、推迟疫苗
黄疸退干净后或者低于黄疸值8;再去防疫站安排疫苗即可。千万不要为了打疫苗而停母乳或者吃药。
孩子3个月的时候只需要去2次就把疫苗补全了,今后孩子感冒拉肚服用抗生素疹子等等都会推迟疫苗。
推迟疫苗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没有孩子会因为常规推迟疫苗得病。
言归正传~黄疸作为多数宝宝出生的第一个症状,之所以不能称之为,是因为只有病理性黄疸才是病。
多数足月的健康婴儿都是生理黄疸~
首先要辨别黄疸的症状,才能更好的护理宝宝,同时妈妈和家人也可以安心~
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2种。
生理性黄疸无需治疗,病理性请遵医嘱,不要想当然。
生理性黄疸很正常~不是病,不是孩子有问题的表现~不是比没有黄疸的孩子落后的表现~不要被长辈误导~
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包括母乳黄疸,黄疸值在13以下。发黄症状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发育。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眼白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
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
1-3月内还有黄疸值维持8-13的情况,要观察判断是否母乳性黄疸。
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
三、病理性黄疸的自查——
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出生后24小时以内,医院的话医生会给出专业判断和建议。
或出院后持久不退(4个月以上),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越来越加重。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手脚无力。
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黄疸较重时,医院治疗,防止核黄疸的发生,避免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
四、新生儿黄疸的3种原因
1、0-3月母乳性黄疸(不要停母乳!)
即便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
在孩子肝功能没发育到可以消耗母乳内胆红素之前,停母乳只是暂时退黄。
但是带来的影响很大,停奶对孩子的安全感是重大损伤,容易出现奶头混淆,母乳的营养不是任何奶粉和奶制品可以替代的。
同时有可能很多妈妈会出现奶量减退,再次追奶会延迟母乳达到供需平衡的时间。得不偿失~
作为妈妈要有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母乳性黄疸的判断:通常在生理性黄疸理应消退的时候,还有反复或者持续发黄。
通常是因吃母乳新生儿无法消耗母乳中的胆红素引起的黄疸症状。
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
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
后期甚至可以观察到,以早起未大便前最为明显发黄,大便后明显减轻。可判定为母乳性黄疸。
密切观察孩子,如果仅仅是发黄,正常吃睡玩,精神状态良好,只要让孩子多吃奶多喝水,多拉多尿及时排出多余的胆红素。
待孩子自然发育到可以消耗母乳中胆红素,黄疸自然就好了。
2.月子内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治疗。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
,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
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
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出生后第2—3天开始,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
第4—5天最黄,足月儿在第10—14天消退,
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
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可延迟致1月至更晚消退。
虽有黄疸,但孩子没有什么不适。作息正常,精神头足。
3.医生确诊后的病理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还有药物性黄疸,应遵医嘱及时治疗。
不论是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平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一旦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医院诊治。
面对宝宝的黄疸不要紧张也不要着急,是生理性的自然会消除,是病理性的就抓紧时间治疗。
五、新生儿黄疸的家庭护理
1.不要喂茵栀黄!(或者其他中药偏方)
全部是寒凉的复方中成药,退黄原理是让小儿处于腹泻状态,排出胆红素。
副作用是新生儿胃肠道发育不完善的情况下,破坏胃肠机能,破坏肠道菌群。
导致婴儿阶段1-2岁常常腹泻,后续影响未可知。给孩子的正常发育和家庭护理带来很不好的影响。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必使用治疗手段。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肚脐部及臀部的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只需要多吃母乳多喝水,多排便排尿。户外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多进行户外活动即可加速黄疸消退。
2.婴儿出生后,即应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注意观察黄疸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难、惊剔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
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黄疸退后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早考虑病理性黄疸的诊断。以便及早发现重症婴儿,及早送医治疗。
3.病理性黄疸,请遵医嘱给予及时治疗
同时饥饿、缺氧、便秘、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等可加重生理性黄疸,应遵医嘱给予治疗。
一句话——婴儿发黄,多观察、多吃多拉,保守治疗才是上策!
希望新妈妈们为人父母,多学习育儿知识武装自己,不要被那些没本的医生忽悠~最后给孩子和家庭造成伤害~
注: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回复“坐月子”,即可查看《坐月子期间15个常见问题的解决和辟谣》。
回复“抑郁症”,即可查看《孕期抑郁症——家有孕妇,产妇绝不能忽视的问题!》。
回复“孕期饮食”,即可查看《怀孕的每个月该如何滋补?孕期的饮食禁忌又有哪些是谣言?》。
回复“月子餐”,即可查看《收藏起来慢慢看,一文搞定月子餐的饮食禁忌和科学吃法!》。
回复“新生儿皮肤问题”,即可查看《全是干货!新生宝宝八种皮肤问题如何应对!》。
回复“音乐胎教”,即可查看《音乐胎教可不能乱做!这三个问题必须弄清楚》。
回复“宝宝咳嗽”,即可查看《宝宝咳嗽不一定是感冒,11种咳嗽你都分得清吗?》。
回复“校园安全”,即可查看《四大注意解决儿童校园安全问题》。
回复“潜能激发”,即可查看《天才宝贝养成记!7大方法激发儿童右脑潜能》。
回复“发育指标”,即可查看《新生儿6个月和1岁的各项发育指标,你家宝宝达标了吗?》。
回复“宝宝睡眠”,即可查看《还在为宝宝睡眠烦恼吗?七个小知识搞定宝宝睡眠!》。
回复“孕妇运动”,即可查看《孕妇不运动居然会有并发症?快来了解孕妇运动的科学知识吧!》。
回复“毒品”,即可查看《如何引导青少年远离毒品?》。
回复“性教育”,即可查看《爸爸妈妈,为了我更好的成长,不同年龄段的我应该知道这些知识》。
回复“儿童座椅”,即可查看《儿童座椅——这里面的安全问题您忽略了吗?》。
回复“手足口病”,即可查看《儿童手足口病大型科普与防治!可以不看,但是不可以不收藏!》。
回复“宝宝吃饭”,即可查看《“大人饭”千万别给2岁以下的宝宝吃!这6种危害你知道吗?》。
回复“饮料”,即可查看《酒精、蜂蜜、茶、碳酸类饮料,请不要给宝宝饮用!》。
回复“亲子游戏”,即可查看《12个月以下各个阶段的宝宝该用哪些亲子游戏促进发育?》。
原象专业团队,用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守护您的家庭!想要了解全方位的母婴育儿知识,得到全方位的服务,就请我们吧~
长按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国际白癜风医院呼和浩特白癜风专科医院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