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严重了,可是会要人命。
据中山日报年6月28日报道:医院新生儿科近日接诊了一位患黄疸的新生儿,性命堪忧,据介绍患儿出生第二天出现皮肤黄染,儿科医生建议转至新生儿科治疗。
但宝宝的亲友普遍认为,“新生儿黄疸不过是小问题,哪里要住院那么严重!回家拿草药洗洗澡,吃点中药就行!”为此,年轻的父母在宝宝生后3天就办理了出院手续。
回家后他们听从亲友的偏方,买了“藏红花”给宝宝洗澡,还给他喂了中药和珍珠粉“祛黄”,但是宝宝的黄疸不但没退反而越来越重。最后,医院救治。
医生表示,患儿急需换血治疗,如果不及时换血的话,胆红素可能会进入大脑,导致胆红素脑病,对孩子的智力和今后的生活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医院立即启动紧急救治,好在孩子最终恢复,顺利出院。
这个病例就是宝宝妈妈错把病理性黄疸当生理性黄疸处理,险些酿成大错!1、感染性
(1)新生儿肝炎:大多为胎宝宝在宫内由病毒感染所致,以巨细胞病毒最常见。感染可经胎盘传给胎宝宝或在通过产道分娩时被感染。常在出生后1-3周或更晚出现黄疸,病重时粪便色浅或灰白,尿色深黄,宝宝会有厌食、呕吐、肝轻至中度增大的现象出现。
(2)新生儿败血症。
2、非感染性
(1)新生儿溶血症。
(2)胆道闭锁。这种情况多在出生后2周才开始出现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肝进行性增大,边硬而光滑;肝功改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3个月后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
(3)母乳性黄疸:大约1%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宝宝一般状态良好,黄疸在4-12周后下降,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诊断。
(4)遗传性疾病:葡萄糖-6-磷酸脱氧酶(G-6-PD)缺陷在我国南方多见,核黄疸发生率较高;其他如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
(5)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
二、怎么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特点:1、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微带黄色,尿稍黄,无不适表现,第4-6天黄疸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第10-14天黄疸消退,早产儿可能延至第3-4周消退。
2、病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或1周后出现,或黄疸消退后又复出现。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老家的偏方能信吗?
于主任教您褪黄妙招
精彩视频不容错过
编导:李飞,编辑:孙兔子
往期回顾
便秘,不是吃芹菜这么简单!十几岁儿童的便便能治病,没错!消化科专家正在用孩子脚趾不断长大父母心急如焚警惕!这个病竟然可以让你越老越“抽抽”这种陌生又熟悉的病竟然会影响智力发育!近三成人都有这种病却只有5%的人去治了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