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最近屁股上出了很多红疹,你对这方面有经验么?”
“宝宝吐奶你一般的应对方法是什么呢?”
“最近宝宝突然腹泻,是着凉了么?”
...
这些宝宝常见问题大多是宝妈最关心的话题,也是月嫂面试中的“必考试题”。今天,就给各位阿姨普及一下新生儿成长中的常见疾病。
1黄疸
有统计显示,80%的早产儿、60%足月儿都会出现黄疸现象,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通俗地说,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症状:
“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足月儿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病理性黄疸”,生后24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原因:
婴儿出生后,与母亲脱离了联系,他的一切新陈代谢产物也就由自己来处理了。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胆红素要经过肝脏转化一下,才能从体内排泄出去。而这时新生儿的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是很弱的。胆红素就不能从正常的渠道排泄到体外,多余的没有经过肝脏处理的间接胆红素蓄积在体内。到了一定的程度,孩子就表现出黄疸。策略:
生理性黄疸不需治疗,随着宝宝肝脏功能的逐渐成熟,新生儿黄疸会逐渐消退。一般在一周到半个月的时间内,黄疸就会退尽。但需要注意保暖,经常可将小儿皮肤暴露在日光中可消退皮肤黄疸,但要注意保护好眼睛,避免强光照射。
针对病理性黄疸,应及时积极地治疗。以下方法可酌情采取:第一,蓝光照射;第二,如果出现血型不合,应进行换血治疗;第三,药物治疗,如茵栀黄、妈咪爱、益生菌等都可以有效退黄。
2湿疹
症状:
皮肤表面长出很多红斑或者小丘疹,有明显渗出,如果用手挠抓,会使皮肤表面溃烂,皮肤溃烂处会流出黄色液体而结痂。湿疹常发于头部和面部,比如额部、双颊、头顶部等,也有可能蔓延全身。
原因: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有遗传倾向,多见于对牛奶过敏的婴儿。人工喂养的宝宝患湿疹的比例比母乳喂养的宝宝多。策略:
一般不严重的湿疹,可不做特别的治疗,只要注意保持宝宝皮肤清洁,不要用香皂、浴液等给宝宝洗脸、洗澡,只用清水清洗就行了。到了宝宝4个月以后,开始逐步给宝宝添加辅食,减少牛奶的摄入量,直到宝宝完全脱离以牛奶为主食、以饭食代替后,皮肤湿疹常常会不治自愈。
在药物方面,爸爸妈妈可在医生指导下让宝宝口服抗过敏的药物如扑尔敏、维生素C等,同时给宝宝补充一些钙剂。如果宝宝的湿疹较严重,父母可用硼酸水湿敷。患湿疹的宝宝,长大后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如鱼、虾等,爸妈要留心观察。
3便秘
症状:
大便干燥、排便哭闹、排便周期延长(2-5天)继发腹胀,呕吐,喂养困难。
原因:
母乳喂养的宝宝,奶量不足,导致吃奶较少,或者母乳中蛋白质含量过多;人工喂养中牛奶经消化所含的皂钙较多,容易引起大便干结;以及包括肠道闭锁、肠狭窄等的疾病原因导致便秘。
策略:
如果母乳喂养的宝宝便秘,这时妈妈就要多吃些催奶的食物,如豆腐鲫鱼汤,母乳中蛋白质含量过多,妈妈要保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人工喂养的宝宝比较容易引起便秘,妈妈注意不要把奶粉冲得太浓;适时增加宝宝的运动量有助于加强宝宝的肠胃蠕动,防止便秘;妈妈手掌向下,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宝宝腹部,可以加快宝宝肠道蠕动。
4腹泻
表现:
当宝宝一天大便次数过多,且大便呈蛋花状或大便有酸臭味道时,宝宝应该就是腹泻。原因:
给新生儿喂食的奶粉过浓、奶粉不适合、奶粉中加糖、奶液过凉或过早添加米糊等淀粉类食物;在宝宝患感冒时也常伴有腹泻症状;还有就是细菌感染。策略:
护理腹泻新生儿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及时补充液体,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丢失过多而发生脱水。可随时喂水、米汤。由于新生儿排便的次数增加了许多,所以会不断地污染小屁屁,腹泻时排出的粪便对皮肤刺激较大。因此,新生儿每次排便后,妈妈都要用温水清洗小屁屁。如果发现婴儿腹泻及发热,应立即去看医生,不可拖延。
5咳嗽
(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
症状:
宝宝嗜睡,流鼻涕,有时可伴随发热,体温不超过38℃;精神差,食欲不振,出汗退热后,症状消失,咳嗽仍持续3-5日。
原因:
四季流行,温差变化大时多见,一般都有受凉经历,如晚上睡觉蹬被、穿衣过少、洗澡受凉等。策略:
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多喂宝宝一些温开水、姜汁水或葱头水。尽量少用感冒药,宝宝烦躁、发热时,可给少许小儿欣口服;切忌使用成人退热药,不宜喂止咳糖浆、止咳片等止咳药,更不要滥用抗生素。
—/END/—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